建物形貌和色彩決定地區的風格,魅色台灣則著重在環境色彩計畫,以及色彩在環境上的表現,但我們也看到沒有專業背景的大眾,面對色彩計畫所遭遇的問題,而這就是現況與需要努力的方向。—吳光庭老師
台南新化

‧動員250人次,總工作時數136小時。
‧4種色彩,總共完成5面民宅外牆,918.4平方公尺。
‧使用 118公升得利電腦調色漆、170支滾筒、40支毛刷及10捲遮蔽膠帶。
新化的施作基地位於市中心的老街與武德殿間,新化社區營造協會與地方文史工作者,擔心這片裸牆被廣告占滿,成為景觀殺手,因此企圖透過色彩讓原本灰樸的民宅,成為新化象徵性的地標,同時扮演串連老街和武德殿的角色,讓觀光區塊更完整。
整體的色彩設計,以老街及武德殿的建物風格為基調,選擇顯眼的「煙火橘」運用在大面積,最上層以接近白色的「清新香草」來壓低建築高度,與藍天白雲相呼應。
第二層的「淡紫雲靄」則是老街與武德殿基座的色調延伸,最下方用剪影方式展現新化的重點建物與特色,由左至右分別是新化老街、新化郡役所、奉安殿、虎頭埤山林風景,走一趟這裡,等於飽覽了新化的歷史與風華。
完成色彩改造的新化,一方面達到連接老街與武德殿的期望,也呼應了新化團隊成員們想保留下來的小鎮生活情調;在未來,社區成員準備以此為軸線向外擴散,進一步納入周邊景點,成為有系統的文史觀光區,並發展出新的在地產業,吸引年輕人回鄉發展,讓新化再度展現活力。
我們衷心期望,也祝福這樣的願景能夠落實,藉著這片彩繪讓新化的驕傲從過去的歷史延伸到未來。(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