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典名畫--克利姆的魔術點描 阿塔西湖畔的康瑪城

嘯鯤 |2006.10.05
792觀看次
字級

士奧地利最出色的畫家克利姆(Gustav Klint 1862│1918),除了擅長於纖細復又裝飾的人物肖像畫之外,亦兼善神秘靜宓的風景畫。

印象主義點描畫派的風格特徵,在於色點和色點並置後的「模擬色光」的透明感覺,避免色料與色料過多的二次乃至三次混合後,變得更為暗濁不清。畫家們利用「色光相加變亮」的原理,在畫布上的顏色,多數使用不經加白加黑或加灰的顏色,俾使色彩的純度和彩度增加,當純色或高彩度色點與色點並置相間(非混合)在一起時,那種顏料的補色作用便被激發成一種類似色光的感覺,使我們的視網膜產生光或類似光的錯覺。這種以色料(顏料)模仿大自然中的色光(光線)的特殊技法或觀念,改變了西方視覺美術史,遂而進入一全新的藝術史進程和視覺革命的歷史階段,我們從秀拉,席涅克等人的作品,拿來和古典主義的畫家相較,便能一目瞭然。

克利姆成長於印象主義大盛之時,雖然他的繪畫技巧和觀念,稍稍晚於前期和後期的印象派大師們,但他對印象主義畫風的成熟掌握和優越之表現,完全無遜於前輩大師,甚至超越他們。

克利姆的印象主義點描風格較少在他的肖像人物畫中出現,反而是在風景畫裡發揮;究其因,應是人物畫在室內,人物肌理清晰可見,加上克利姆喜歡用複雜的裝飾圖案作為背景或主要視覺焦點,點描的細緻和點描的效果,較不適用,相反地,風景畫於戶外進行,許多風景中的景物在視眼膜中突然之間變小,比例和氛圍都大大不同於室內的近距離便能掌握的人物畫,故而,風景畫被「點描化」,或者說,風景畫中的景物被「點」化,被「小」化,特別是樹叢的點狀質感或光影,在點描技法的烘托下,更接近於光或光影幻覺,其戶外的陽光特質更能被凸顯和張揚,頗符合初期印象主義畫家們的理想和表現目的。

克利姆這幅名為「阿塔西湖畔的康瑪城IV」,最能顯現這種光和影,真與幻,虛和實的色光氛圍;千萬筆色點換取千萬片樹葉;千萬種色點方向組成千萬筆樹葉空間;從葉片或葉片間的微細空間,被壓縮密擠為一種克利姆式的精神空間,忽而明,忽而滅;時而幽,時而顯,不時地顯現出一種對神秘生命或神秘宇宙的神秘探索,在被切割成虛與實,真與幻的上下兩個世界之間穿插擺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