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結婚以來,我習慣在每個月的固定時間,回老家探視父母親和高齡九十二歲的阿公、阿媽,順道買紅豆薏仁湯給老人家當飯後點心。但這次返家,母親卻告知不須再花錢買紅豆薏仁湯了,原因是倆老胃口不佳,東西買了沒吃最後只能倒掉。
這讓我想起去年的冬天,我買了兩盒柿餅回娘家,想不到阿公細細品嘗之餘,竟有感而發地說,他和阿媽已近二十年未曾吃過柿餅,從那次之後,我回娘家必定多買一盒給兩老。
阿媽有輕微的失智症,裝了假牙,咀嚼功能仍沒有改善。柿餅的口感似蒟篛,為了防止噎著,我把柿餅切成小丁,讓阿媽方便吞嚥。還另外買了研磨器,方便把蘋果磨成泥,但阿公堅持自己完成。但畢竟不是巧手,看著他小心翼翼,動作很緩慢,等到蘋果磨成泥時,新鮮的蘋果早已變成鐵鏽色,才讓阿媽一口一口慢慢吞食。
後來,阿媽也不吃柿餅了。漸漸的,連我這位常回娘家的長孫女名字也叫不出口,年老體衰在兩老身上表露無遺。
回娘家時,只要時間許可,我都會盡量陪他們吃飯,在吃飯的過程中,即使話題總離不開先生孩子等生活瑣事,但或許是兩老的生活圈日益變小,每每聽得津津有味,有時談到某些話題,阿公會說,像他們到了這般年紀,其實已經開始倒數計算日子,聽在我這位苦樂中年的長孫女耳中,真的無言以對。
我很清楚,已是風中殘燭的老人家,想要的不再是物質。想當年兩老一起打拚,走過憂歡歲月,如今不止兒女成群,子孫也滿堂。但終究散居各地,只有在重要節日才會全員到齊。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兩老彼此相守的時間永遠多過「團圓」的短暫時刻,我不會在乎紅豆薏仁湯被倒掉了幾次?我只知道要把握時間多陪伴他們,這樣彼此的人生才不會有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