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日法師(左一)協助佛光青年團翻譯,是與當地人溝通的重要橋梁。圖/記者妙熙
【記者妙熙菩提迦耶報導】皮膚黑到會發亮的如日法師,是道地的菩提迦耶人,說得一口流利中文,經常擔任常住與當地居民的翻譯,此次印度公益旅行義診、衛教課程,他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到菩提迦耶周圍農村義診時,如日法師負責將醫生開好的藥分給病人,同時告訴他們怎麼吃、何時吃、吃多少?是醫生和病人間最好的橋梁。
佛光青年帶團康及衛生教育時,也必須透過他翻譯,剛開始他戴起掛耳式麥克風顯得有些不好意思,但看見現場一團混亂,不得不放開嗓門大聲喊,加上肢體動作帶動,羞澀頓時不見了。
如日法師是早期佛光山印度佛學院學生,回台讀叢林學院五年並出家,畢業後調派回印度。
另一位如弘法師,出生在印度南方的龍樹菩薩故鄉安德拉省(Andhra Pradesh),剛到佛光山就讀叢林學院時才十七歲,綁著兩條長辮子,一進學院就被老師給剪掉,之後出家,目前繼續就讀印度德里大學。
再次回到印度,他深刻體會到印度佛教已經沒落,沒有印度人在辦佛學院,也沒有僧團可以學習。北印度、南印度雖有許多藏傳佛學院,但百分之九十五都是藏人說藏語,很不容易融入。
他也曾到過緬甸南傳國際佛教大學學習,深刻感受到男女不平等的現象,而佛光山提倡男女平等,讓他找到自己能發揮的地方。如弘法師有個心願,就是要復興印度比丘尼制度。
只要常住需要,他就利用課餘時間,回到佛光山新德里文教中心教小沙彌說巴利文,也會到印度佛學院任教,協助其他法師做翻譯。
來自印度西北拉達克的如繼法師,是第一批的印度佛學院學生,十四歲離開家,一路到台灣學習,再回到印度服務。印度人少,什麼事都要自己來,有一次慧應法師來教工程,三個月內如繼法師就學會了,之後就負責佛學院工程監工。
從台灣回到印度,能為自己的國家付出感到很開心,遇到困難時,他會想起師父、常住和大眾成就,不能只想到自己。
這些印度籍法師,都是未來印度佛教復興的種子部隊,期待他們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