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全國婦聯老齡工作協調辦」等機構,發布新版「二十四孝」行動標準,列入教父母學會上網、為父母購買保險等項目。結果換來許多大陸網友訕笑,甚至有台灣媒體以「教父母上網,新二十四孝『腦殘』」做為諷刺。
平心而論,大陸國務院轄下的全國婦聯老齡工作協調辦等單位,共同公布新版「二十四孝」準則,應該有其正面意義。
如果深入了解新版「二十四孝」的內容,為父母購買合適的保險,何嘗不是讓父母後半生有保障。帶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動,帶父母參觀你工作的地方與陪父母拜訪他們的老朋友,這難道不是一種讓父母感受到為人子女體貼的作為?
仔細聆聽父母的往事、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溝通,這當然是善體親恩的表現?至於提到經常為父母拍照,對父母的愛要說出口,和父母一起鍛鍊身體,陪父母看一場老電影,這些極為簡單不過的事,透過國務院再次宣導,又何來「迂腐」?
中國人自古以來都在強調及時行孝,尤其是今天工業社會,為人子女都因為忙於工作,而對年邁父母的疏忽,一直到長輩生病、往生後,才開始自責與後悔。
辛勞了大半輩子拉拔子女的父母,雖然不能都有「承歡膝下」的天倫之樂,但渴望享受親情的回饋,應該是可以期待的。
百善孝為先,已是中國傳統的不變倫常,或許之前二十四孝有些違反常理,但這畢竟是歷史故事,其精神在於有這一份「孝心」。
現代人聽到提倡類似二十四孝會出現反彈是很正常,但是政府站在鼓勵層次,大陸官方如果能以此標準,每年度「表揚」新孝子,或許會更務實些。
林泉利(新北市/國中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