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的故事 】88學會負責,步伐向前才能自在而精采(下)

李如定 |2012.08.15
1123觀看次
字級

社會局接獲通報後,安排外婆安置並接受治療,亦立即將三兄弟送往中途之家暫住,之後分別住進不同寄養家庭。然而,在這種原生家庭支持力非常薄弱的情況下,寄養並非長久之計,社工人員多方為小兄弟尋找可以長期安住、穩定成長的家。

由於三兄弟長期疏於照顧,連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幾近於零,社工相信大慈最能提供適合三人的教養。隔年,先安排哥哥住進了大慈,從清潔身體、飲食、穿衣,到如何與人應對、定時作息等等逐一學習,生活習慣漸漸就緒。

一年後,道樂和弟弟也入住大慈。未料,仍具有監護權的二舅,表達照顧三兄弟的意願,而即將升上國中的哥哥也選擇放棄在大慈的學習,回到舅舅身邊。經過社會局評估後,哥哥單獨離開大慈家庭,三兄弟仍是無緣共同成長。

就如人類發展學家艾瑞克森所稱,三到六歲的兒童正處於積極主動探索社會的階段,如果受挫,將產生愧疚或罪惡感。那時期的道樂,遭逢家人接連變故,大人的冷漠和疏於照顧對他的心理和行為表現造成極大影響,所幸,進入大慈家庭才屆滿一年的道樂,似乎比其他小孩更快補足了這個缺憾。

經過接連兩次因為緊張而呼吸困難的事件,道樂在老師的安撫和開導下,明白凡事必須坦然面對、誠實負責,生活才能獲得真正的自在。

這個暑假,當大多數孩子回原生家庭或親人家小住,道樂兄弟和其他幾個留在大慈家庭的孩子,上午帶著他們自己挑選的點心去學游泳、下午有義工陪伴做功課,有時跟著老師透過遊戲方式,協助完成多樣的夏令營幕後工作,生活過得充實又愜意。

生活就緒的他,也即將展開各項才藝的學習以激發潛能,更重要的是,他在帶組老師身上找到了充分的信賴感,生活與生命精彩可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