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東訊】全台二百零二所國中小學的原住民教育支援教師明年將失業,影響兩萬多名偏鄉原住民學童民族教育受教權,東部六十多名支援教師,這幾天在台東市成果交流,集體向原民會請命,別讓三年來努力白費。
支援教師是學生固定接受民族教育的推手,也因此讓他們激發更多創意教學,學生成就多;以花蓮縣春日國小參加全台性的原住民華碩科教獎連兩年得獎、拿獎金為例,就是把傳統可見的原住民民俗植物染布結合科學呈現,小朋友開心說「我好棒」,今年他們還要繼續拚獎。
原民會為讓全台原住民主體的學校不忘民族教育,每校至少投入八十萬元的資金打造資源教室,未料多數成為「蚊子教室」,一方面學校忙於正規教育,教師無多餘心力,平地教師對傳統教育不甚明瞭,沒幾年就調動,不可能用心在民族教育上;資源教室內部陳設甚至可能是同一廠商包來做,不同學校陳設相似,學生沒受益。原民會三年前用公彩預算,以每年九千萬經費的三年計畫,讓全台原住民主體的國中小學增聘原民教育支援教師,主要就在活化資源教室,結果成果超越想像。
支援教師帶著孩子們了解各種家鄉、民族文化,帶他們參加比賽獲得自信,甚至帶他們走入社區,與「老死不相往來」的耆老對談,也讓學校與社區間最佳的聯繫溝通管道,連孩子的輔導也因這些同樣身為原住民、同樣身為家鄉人的支援教師存在,讓孩子願意打開心房,台東大學民族教育資源中心主任熊同鑫說,非正式統計,發現支援教師讓學校升學率增高。
「這麼棒的政策,為什麼當初不寫三十年?」甫上任的原民會教文處長陳坤昇在了解過後,也難免感嘆,但明年公彩預算已編,難再爭取;他提多種管道補救,但都只是預設。教師們很急,急得想直接連署上書總統。
熊同鑫說,一年所花在支援教師的經費少,政府審核督導,卻以沒創造產業、經濟的方向來看,認為沒成效:「教育豈是幾年就能看得出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