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二○○七年糧價飆漲在好幾個國家引發暴動,五年後的今天,美國半世紀多以來最嚴重的乾旱造成全球糧價上升,糧食進口大國為了防患而搶購,更加激化糧價飆勢。
美國農業帶乾旱推高玉米、大豆、小麥價格之際,許多政府沒有行動,希望市場終將和緩,但二○○七年吃足「玉米餅」暴動苦的全球第二大玉米進口國墨西哥上周按捺不住,大手筆購進玉米一百五十一萬六千噸。
黑海地區的乾旱加重作物歉收之憂,於是中東國家也搶入市場,伊朗、阿爾及利亞、約旦本周相繼大購糧。
為美國和歐洲政府提供戰略諮詢的美國智庫「大西洋委員會」主任法姆表示,天災加人為搶購,連鎖效應已經出現。具體表現是小麥價格七月初以來勁漲將近百分之五十,玉米和大豆分別上漲百分之五十、百分之二十。
作物歉收和糧價飆升,影響深遠,因為玉米不只直接是人類三餐所需,也是產肉牲口的飼料,同時是乙醇原料。多國政府為了達成走向生質燃料、減少倚賴化石燃料的目標,乙醇需求強勁。
二○○七、○八年,油價上揚,推高化學肥料等產品的生產成本,加上商品市場的投機風,許多窮國出現糧食緊急情況,埃及、莫三比克、墨西哥等地爆發暴動。
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FAO)九日承認風險。FAO資深經濟學家阿巴希安表示,「價格可能進一步上升,情況可能像二○○七、○八年那樣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