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念看世間--浸淫銅雕 法成憲創作法味佛像

郭書宏 |2012.08.06
7063觀看次
字級
法成憲因兒子出生得到靈感,創作了「沙彌」系列。 作品〈捕捉夢想〉活潑地呈現乘雲駕霧的沙彌,緊握夢想的生動模樣。 圖/法成憲提供非報系

【記者郭書宏專題報導】現年四十二歲的佛像雕塑家法成憲,浸淫佛像銅雕已二十年。當初因創作所需而閱讀佛教典籍、高僧法語,以嶄新手法表現佛陀的智慧、觀音的慈悲、達摩的禪定;也因與佛結緣,讓他的人生觀也隨之轉變,以歡喜、感恩心來創作屬於自己的「生命記憶」。

「法成憲」這個名字,乍看以為是「法號」,但其實是本名,他強調「父親希望我跟他一樣當軍人,對國家社會有所做為,才取這個名字。」然而自小對美術有濃厚興趣的他,毅然決定就讀大甲高工美工科,踏入藝術的世界,畢業後更拾起雕刻刀,跟隨雕刻大師謝毓文學雕塑。

二十多年前,母親發生一場嚴重車禍,當時為祈求母親康復,法成憲終日念佛祈願;有天,他伏在佛桌前祈求菩薩庇佑,一抬頭望見菩薩,溫婉慈祥的法相令他動容不已,更施予他無比的信心。

「那時,我的臉與菩薩近在咫尺,卻深恐無法窺見全貌,深怕遺落任一細微處。」法成憲被菩薩的慈悲莊嚴攝受,內心響起一個聲音:「慈顏的菩薩啊!何時我才能親手塑造心中圓滿法相的佛菩薩呢?」也正是當下,他決定進入佛像藝術創作。

前10年摸索 傳統中創新

「心想與實作佛像存在一大段距離,尤其佛像藝術需具備西方人體解剖學與技術鍛鍊。」法成憲鼓勵自己,「創作像是栽種一顆種子,需要不停地灌溉,發了芽卻不一定保證開花結果,還需要不斷的試煉,直到開出心中的花果。」

為追尋開花結果的一天,法成憲投注不少時間與精神研究佛像,他常俯臥桌前,貼近觀賞只有幾公分的佛像,只為了抓住佛菩薩的每一絲神韻。他創作一個又一個土坯,卻淘汰一個又一個模型,他反覆嘗試且仔細觀察、思索,不斷自我提醒:「縱使步履艱難、緩慢,也要一步步走向作品完成的一天。」

前十年的創作生涯,是法成憲口中的「學習摸索階段」,他曾將自己置身敦煌石窟、五台山長達一個月,精研佛像雕刻藝術。為讓佛像作品更契合佛教精神,他還研讀佛教典籍、誦念《心經》、《大悲咒》等,希望更了解佛陀的背景及故事,使每尊佛像展現獨特的「法味」。

「別人寫故事、說故事弘法,我則用銅雕表達佛教精神。」法成憲說,綜觀歷代流傳的佛教造像,總能代表當時風俗民情與生活狀態;因此雕佛像時,他堅持要從基本儀軌著手,再融入創作新意,讓作品呈現出當代的生活與信仰,乃至於製作的技術與巧思。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