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雲》(莎岡原著)/陳若曦(譯)/學生書局/一九六二年九月 圖/應鳳凰非報系
對創作經歷單純者而言,第一本書就是第一本書。對寫作閱歷多樣的人,「第一本書」定義要複雜些。定義如為:「寫作生涯第一本書」,有的作家可能非中文而是日文。戰後作家也可能是翻譯而不是創作。如「鍾肇政第一本書」便是翻譯,陳若曦也一樣,只不過她第一本書譯自英文。
本名陳秀美(一九三八~),家住台北縣,由北一女而台大外文系的她,初中就開始投稿,目的卻是賺稿費。執業木匠的父親肯讓子女一路升學,她心存感念總想減輕父母負擔。於是讀大學兼家教,畢業後兼替出版社翻譯小說。一九六一年台大剛畢業,透過好友介紹,翻譯了彼時當紅的莎岡小說:《奇妙的雲》,列為「學生書局文學譯叢」系列。只以一個月時間即把全書翻譯出來,隔年書上市,她已束裝赴美留學。封面設計者署名「白兵衛」,不知誰的筆名,現代主義前衛風格躍然紙上。
一般人所知陳若曦第一本書,是著名短篇集《尹縣長》,一九七六年由台北遠景出版。上市不久轟動海內外:葛浩文的英譯一出,書評即登上紐約時報,台灣作品在美國這麼風光還是破天荒頭一回。
從第一本翻譯到第一本創作,相隔不過十四年,作者人生卻有了大大轉折。出版翻譯書的一九六二年,還是位清純台大畢業生,之後留美讀碩士,結婚生子,又「回歸祖國」歷經文革洗禮;地球繞了一圈之後,終在一九八○年第一次回到台灣。這時候的她身分已然不同,是國際知名小說家。但這次倒不是回來領稿費,而是為「高雄事件」回來向蔣經國總統遞交海外知識分子的聯名信。
陳若曦說過一句話,顯示她如何看待自己的小說家身分。她說:「我是社會家,不是作家。文學只是我服務社會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