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一粟」的「粟」,常被誤寫成「栗子」的「栗」。
其實「米部」的「粟」其音「ㄙㄨˋ」,屬榖類,算是高梁的變種,俗稱「小米」。
「木部」的「栗」則音「ㄌㄧˋ」,屬喬木的一種,高四五丈,果實內含有淡黃色的仁,可以食用。
「滄海一粟」形容人在宇宙間地位之渺小,也用來對照大小懸殊的情況。
這個成語出自蘇多坡〈前赤壁賦〉的文句:「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蘇東坡被貶到黃州時,曾在〈前赤壁賦〉文中藉著懷想當年赤壁之戰旌旗遮空的壯觀景色,感慨人生就像寄居在天地間的蜉蝣,也像滄海中的一粒粟米,是如此的短暫渺小。
「渺滄海之一粟」後來演變成「滄海一粟」這句成語,著重在「輕微渺小」的表述上。如說:「從時間來看,人是百代過客;從空間來看,人像『滄海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