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昀(1724-1805),字曉嵐、春帆,號石雲、觀弈道人、孤石老人、河間才子,直隸獻縣(今河北獻縣)人,坊稱紀曉嵐,嘉慶帝御賜碑文:「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以此,卒諡文達,世稱文達公。父紀容舒以考據名世,昀少穎慧,時譽神童,榜清高宗乾隆十二年鄉試解元,乾隆十九年進士。
乾隆三十三年因盧見曾案而發戍新疆烏魯木齊,乾隆三十八年回京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收書三五○三種,共七九三三七卷。生前曾撰輓聯:「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
與杭州袁枚齊名「南袁北紀」,有《閱微草堂筆記》等等。孫靜庵《棲霞閣野乘》、采蘅之《蟲鳴漫錄》載其性好漁色,受上寵賜宮女,而自詣「奉旨納妾」,未知實否。
紀昀謫貶烏魯木齊兩載,將風土人情、生活聞見化為〈烏魯木齊雜詩〉一六○首,其一:「雲滿西山雨便來,田家占候不須猜。向來只怪東峰頂,曉日明霞一片開。」是詩以西山雲雨集,莊稼人仰視天候,不需妄測。唯東峰怪玄,日光初現時,定有彩霞護頂,殊為絕景。
「西山」即是烏魯木齊西側雅瑪里克山,又名福壽山、靈應山,傳為妖魔山,蒙古語為山羊之家,是《西遊記》牛魔王宅窟。傳周穆王與王母娘娘對陣決戰,娘娘以青烈、赤鱗二龍迎戰落敗,遂沉二龍於瑤池。後青烈、赤鱗解禁,與黑蜘蛛死戰,娘娘將青烈、赤鱗與黑蜘蛛共錮於雅瑪里克山,青脈鎮壓青烈,紅脈鎖扣赤鱗;「東峰」是東向柏格達峰,山勢絕險,雪盈不融,邱處機〈宿輪臺東南望陰山〉云:「三峰並起插雲寒,四壁橫陳繞澗盤。」即是指柏格達峰的三峰。
另見詩二:「萬家煙火蒸雲霞,銷盡天山太古冰。臘雪清晨題牘背,紅絲研水不曾凝。」是詩旨喻烏魯木齊人口爆增,萬家炊煙銷去天山千古寒氣,以致於天氣從嚴寒轉趨溫暖,甚至臘月清晨書背題字,硯台墨水未曾凍結。清王樹、曾少魯《新疆圖志》言:「烏魯木齊向無城」。清乾隆二十三年始建都城,僅僅兩年人口增至五萬多人,可見紀昀從天氣變化論人口激增對城市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