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到碩博士,約十八到二十三年光景,美好寶貴的人生,都在書本中度過。若無法一展所長,到頭來慨歎「百無一用是書生」,應該是教育制度出了問題。
筆者認識幾位研究生,取得碩士學位後,只能擔任約聘人員,再俟機報考公職,想來頗為無奈。
大專院校早已飽和,各校為吸引學子,招生科系五花八門,名目內容超乎想像。班次多元化,廣設進修部,想讀就有校門可進。廣納學生的結果是,濫竽充數,程度參差不齊,品質低落不忍卒睹。
碩博士滿街走,企業主徵才首要條件,以名校科系優先,排不上榜的學校,棄之如敝屣。換句話說,特殊專才者無需擔心,怕的是不見經傳的學校,若空有學歷而無學力,比專科畢業還不如。
有博士卸下光環賣冰沙、種田或任職禮儀公司,有一份職業,總比淪為「流浪教授」來得強。博士求職無門,不論懷才不遇或人浮於事,都是個人和國家的損失。
教育部應未雨綢繆,限制招生門檻,減少研究所的科系和人數,避免不必要的廣設;博碩士人數與日俱增,反成為製造失業率的溫床,絕非教育之幸!
宏信(嘉義縣/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