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態‧談餓態】 飽漢焉知餓漢饑

吳東權 |2012.07.30
1251觀看次
字級

國人以往每天見面第一句話總是問「吃飽了沒?」或「吃飯了沒?」好像吃飽飯是天大地大的要事。

說來可憐,中國人歷來被旱澇霜蟲、戰亂人禍弄得民不聊生,饑荒頻仍,老百姓只要能夠有飯吃,吃得飽,就謝天謝地了。

人間百態中,餓態是最可悲、最可憐、最可怖,因為生死交關,餓過頭會要人命。翻開中國歷史,幾乎每隔若干年,就有一次人為或是天災的大饑荒,餓死的民眾,總是以六、七位數字計算,寧不令人心悸?

餓、饑、饉、餒這四個與食有關的文字,雖然都是表達吃不飽的意思,卻有不同的含義,《爾雅‧釋天》云:「穀不熟為饑,蔬不熟為饉,果不熟為荒。」另外《墨子‧七患》云:「一穀不收謂之饉、二穀不收謂之旱、三穀不收謂之凶、四穀不收謂之餽、五穀不收謂之饑。」這稻、黍、粟、麥、菽五穀,是民生的主食,只要有一兩季歉收,民眾就得挨餓!

在日軍侵華期間,千千萬萬的難民流離失所,淪為饑民。

小時候曾經親眼在柳州街上看到餓殍,還有饑民逕到我家廚房,從餿水桶中撈出飯粒和剩菜塞入口中。他們從淪陷區逃難到大後方,肯定是多日未曾進食,所以一個個披頭散髮、面黃肌瘦、目光黯淡、全身微顫,好像隨時都會倒下的樣子,那付餓態,數十年來,一直烙印在我的腦海中,仍舊清晰懾人。

當一個人幾天沒有進食,必定會餓得要命,餓極了會全身冒冷汗、胃酸上湧、頭昏腦脹、眼前發黑、金星亂閃、手腳無力,見到能吃的東西,就想狼吞虎嚥一頓。

小時放學走路回家,每次都饑腸轆轆,進門丟下書包,第一件事就是衝進廚房,揭開鍋蓋,尋找食物,覺得任何食物都很可口,不管是什麼味道,只顧往嘴裡塞,大人常常在背後笑罵:「慢慢吃,小餓鬼!」

餓鬼,是佛教的術語,梵語譯為「薜荔多」,那是生活在人類周圍,但是人類無法看得見的鬼道生物。餓鬼的特質就是永遠處在饑餓煎熬中,不得食物,所以羸瘦醜惡,其居住的世界叫做「餓鬼道」,是六道輪迴中的惡趣,極為惡劣痛苦,還不如畜牲道。小餓鬼的頭很大,長滿膿瘡,肚子鼓脹,四肢乾瘦。當時家人不懂得佛教中所說小餓鬼的模樣,否則絕對不會罵我是「小餓鬼」。

生活在安定繁榮的時代中,人們豐衣足食,不知饑餓的感受,每個家庭的父母親只愁孩子們胃口缺缺,不肯吃飯,小傢伙那裡知道饑餓的苦楚?如果狠心餓他三餐不給吃東西,讓他體悟一下饑餓的滋味,看看他還吃不吃飯?

所以社會上曾經發起「饑餓日」運動,大家停食一天,一方面體驗一下饑餓的感受,一方面以停食一天的節餘,捐出去救濟非洲貧童,這是很有意義的活動。

其實,饑餓節食早巳成為養生保健的招數之一,中醫也主張「損穀」,也就是減食、斷食到卻穀、絕穀,讓胃腸中不堆積汙物,保持清淨。

莊子《逍遙遊》中說:「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並非神話,西元一九七三年在馬王堆出土的文獻中,就有「卻穀食氣」的字句,可見古人早有節食養生的主張。

由此看來,人禍以及天災造成的饑饉荒年,是人類的悲劇;而太平盛世造成的營養過剩,卻也是健康的殺手,過與不及,均非所宜,如何拿捏,值得研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