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宜蘭訊】台灣的繁體字在大陸吃香!宜蘭縣文史工作者廖大慶,去年到廈門參加文化博覽會,他拿起紙筆寫「幸福」,吸引民眾大排長龍要墨寶,而且指定要繁體字。今年文博會他要再揪團參加,繼續分享「幸福」。
「世人皆以瓊樓華筵,帝王享受為羨,卻不如我。但喜閤家真誠親愛,和樂安康,勤勞盡責,共享所成,生命之至福,即在其中,夫復何求」,廖大慶三十年前在讀者文摘看到這篇「幸福」,大受感動,用書法寫下來送人,自己也努力實踐「幸福」。
去年十月宜蘭縣政府率隊參加廈門文化博覽會,他同行當觀光解說員,廖大慶說,當天上千個攤位,舞獅舞龍,很吵鬧,他根本無法講話,靈機一動,何不以靜制動,他拿出宣紙和毛筆,揮毫寫「幸福」。
不一會兒,人潮愈聚愈多,一來是他的字不醜,再者大陸人喜歡台灣的繁體字,一大堆人排隊要來買字。廖大慶說,他的「幸福」只送不賣,消息傳開,要「幸福」的絡繹不絕,他帶去的二十捲宣紙不夠用,大家還跑去幫他買紙,他好像印刷機,一邊的人把宣紙遞過來,另一邊的人把寫好的字鋪在地上搧乾,供不應求。
廖大慶說,繁體字傳承了中國五千年文化,大陸經過文化大革命,很難再看到繁體字,大陸人很喜歡繁體字,最後幾天,有人拿寶劍、枕頭、茶、酒來換他的「幸福」;看到大陸人對繁體字的尊重和熱情,他就算手寫到痠痛舉不起來還是繼續寫。
廖大慶已在揪團十月再去參加廈門文博會,他要從「幸福」著手,把繁體字的美再帶去大陸,和對岸的朋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