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兩性平等在歐洲的立法上已行之有年,平等之下,甚至包括原來女性的「專利範圍」,也就是「生產假」不只是「身體力行者」的孕婦媽媽放,奶爸也有產假「跟休權」。
最近德國國會通過鼓勵生育新法,生兒育女的父母都可享受長達十四個月的生育假,讓他們可安心在家帶孩子。這項新措施明年元旦生效,估計德國政府每年將增加三十九億歐元(約台幣一千六百三十六億)支出。
家有新生兒的人如果選擇想留職全心照顧寶寶,可以請一年長假,期間支領三分之二的薪水,但以每月一千八百歐元(約台幣七萬五千元)為上限,這項權益父親或母親都可以申請。如果父親承擔至少兩個月的育兒職責,有薪假期可延至十四個月,父母若想同時請長假,可享受各七個月帶薪假期。
若想公私兼顧,也可選擇減少工時,如果每周工時減少到三十小時以下,可享受加薪優惠,家中每增一名六歲以下的幼兒,父母可加薪百分之十。
德國生育率已滑落至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低,婦女平均生育子女數是一點三六個,在歐洲可說吊車尾,專家警告,長此以往將造成經濟衰退。為了鼓勵生育,政府已提供保母費用減稅、增設托兒中心的措施。
有七名子女的家庭部長馮德雷恩女士全力推動育兒假,她表示,這項新措施將為父母和兒童帶來畫時代的改變,預料未來願意暫時放下工作在家帶孩子的男性,將由目前的百分之五增至百分之二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