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北京二十一日降下六十一年以來最大的暴雨,市區多數淹水,不僅嚴重阻礙交通,更造成十人死亡,多人受傷、受困。
綜合大陸媒體報導,二十一日上午十時開始,北京開始降雨,下午北京將暴雨藍色預警提升到黃色預警,晚間市區多處淹水,許多地鐵站被淹,交通大打結;有些地區因暴雨損壞河堤、河水外溢,居民受困,暴雨預警也由黃色預警升至橙色預警。
大陸的中央電視台報導,截至昨天凌晨二時,北京城區降雨達到二百一十二公釐,是六十一年來北京最大降雨,而這次降雨最多的地點在房山區河北鎮,降雨量高達四百六十公釐。
北京應急辦公室指出,已有十人在大雨中喪生。
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表示,北京核心城區最多曾有四十三處橋下積水和堵塞,他承認「我們的基礎設施方面就表現出一些脆弱」。至於山區,也出現了土石流。
報導說,北京郊縣共有約一萬五千人被緊急轉移到安全地帶。
此外,北京的航空、鐵路、公路和市內地鐵交通都受暴雨影響,部分運輸班次延誤或取消。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官方微博發布消息,截至二十一日午夜,延誤滯留一小時以上航班六十六架次,全天取消航班五百零九架次;至少八萬旅客受困。
許多網友將雨災的照片或影片貼上網,可見許多房屋和汽車都淹在水裡。不少人討論北京城市的排水問題,一名網友說,「排水通暢是最大的政治」。
署名黎宛冰的網友在微網誌指出,看北京台的新聞,為疏通橋下積水,管線工竟要光著腳去探測井蓋,足足用了近一個小時還打不開,「難道我們回了大清朝?」
黎宛冰說,一個能花幾千億元辦奧運的城市,卻不能花點錢提高下水道的技術,「再無道的皇帝也相信自己有百年基業,而現在對十年、二十年基業都懶得費心了嗎?」
學者吳稼祥指出,「沒有一流政體,就沒有一流下水道」。他說,有個計程車司機告訴他,住的小區下水道常被垃圾堵塞,但多次向管理部門反映都全無音訊。如果在民主體制下,只要投訴,地區議員必須到場,督促行政部門,所以「政令不通,下水道才不通」。
中共官方媒體《人民日報》也發表微評論指出,「沒有一流的下水道,就沒有一流的城市」,「一場大雨,檢驗出城市的脆弱一面,北京如此,其他城市的情況可想而知」。
除了這些比較嚴肅的批評,也有網友用戲謔的語氣調侃北京,網友「盛輝Andy」說,「還去什麼三亞?還要什麼馬爾代夫(馬爾地夫)?北京歡迎你……來看海。」
除了北京,中國大陸西北地區東部、華北北部等地都下了大雨,一些城市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