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自行車不可否認的好處多多,在風景幽美的地方,不急不徐地騎著自行車邊欣賞風景,何等享受;假日騎車到處逛有益健康;如果每人都騎車,可減少空氣污染,這些好處大家都知道,不過,如以政策推動,就要考慮到負面問題了。
教育部通令全國各中小學,將自行車列入教學課程,鼓勵學生騎單車,自行車在汽車不普遍的時代,是重要交通工具,現在都市環境汽車有如過江之鯽,學生騎自行車上學,可不可行?各方反應不一,其面臨的包括安全、停車等問題,其責任學校、老師敢不敢負?在交通方便的地方,要學生騎自行車上學是否多此一舉?是否增加家長負擔?
鄉下地方有許多學生騎車上學,當地學校對學生騎自行車不敢大意,例如屏東縣枋寮鄉建興國小、台東縣關山鎮關山國小、台中縣烏日鄉喀哩國小等學校規定騎自行車要考駕照,先要通過校內路考,駕照有效期限一學年,且違規三次就吊銷駕照。
路考項目包括安全帽、大鎖、煞車等車況安全基本檢查,以及窄道直線前進、注意號誌、S形彎道等等,路考期間如果三次壓線,就只能補考。
關山國小校長林繼光說,路考並發給駕照,是希望學童能夠有足夠的知識和技術,安全上下學。且規定中、高年級學生住家距離如果比較遙遠,家長不方便接送,才可以騎自行車到校。
鄉下如此,都市又如何?以日前「無車日」活動為例,台北市是交通管制讓市民騎車,夠自由了,不過,還是有人指出,首都市民騎單車的感覺是「五好」:汽車、摩托車呼嘯而過—好可怕;一年被偷好幾次—好倒楣;到處都是水溝蓋、排水孔、貓眼石、反光板—好危險;到了目的地卻找不到停車架—好可憐;到處都是冒黑煙的汽、機車—好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