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屏東訊】教育部和原民會合作,為原住民學生量身打造科學營隊,內容包括介紹月桃葉的編織公式、輪軸的原理、水質的探究等,環繞部落傳統和老祖宗的智慧。
原住民族科學教育活動營由屏東教育大學承辦,七、八月的課程重視部落生活和野外活動的適應能力,在科學營隊遊戲中,也增進原住民文化的認同。
例如「月桃葉的秘密」課程,跨領域介紹月桃的生態環境、與原住民文化的關連,甚至請數學老師,以科學概念破解月桃的編織公式。
月桃是魯凱族、排灣族等常用的工藝原料,曬乾後提取纖維,可以編織繩索,也可製成籃子、盤子、涼蓆。有些部落還用月桃葉包粽子。
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表示,原住民族科教營有別於一般營隊,提供學生在學習課程中,了解早期部落的生活智慧,增強文化認同。
營隊除科學理論介紹,還加入部落探訪,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及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