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英助人健康一輩子都不想退休

文/洪小偉 圖/歐陽英提供 |2012.07.14
7311觀看次
字級
歐陽英全家人都投入生機飲食,家人自己也受惠,父親歐陽光(左四)今年高齡一百零三歲。圖/歐陽英提供非報系

自一九八一年開始潛心研究生機飲食、致力推廣食療的歐陽英,三十年來,奔走在位於桃園南崁的工作室、生機飲食服務門市與各地大小演講場合之間,數十年如一日,「累死最好,至少我是死在有意義的工作上。」他幽默俏皮地說。
傳揚生機飲食
嚴謹生活如一
今年六十一歲的歐陽英,從早到晚工作滿檔,連周末假日也都奉獻給工作,幾乎全年無休,「周休二日?不必啦!做我喜歡而且有意義的事,再累也值得。」他做自己有興趣做的事,滿懷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心。寫作、研究、服務患者、演講持續不輟,如此高密度、持續的工作,需要穩定、健康的身體才能負荷。
他晚上十一點就寢,睡到自然醒,約是早上五點。起床後頭腦清醒、神清氣爽,就開始伏案寫稿。寫到一個段落,大約七點鐘到社區的運動中心運動,結束後汗流浹背、空腹轆轆,此時正是身體吸收力最佳的狀態,先服用酵素等營養品,接著吃早餐。
每天上午九點鐘,他抵達位於桃園南崁,提供生機飲食諮詢服務的門市開始工作,下午為病患提供食療諮詢,或至各地演講,晚上也經常安排演講或講課,一整天忙碌而充實。
家人合力投入
開拓生機風潮
回顧投入生機飲食領域的「初心」,家人扮演關鍵性角色。尤其是父親歐陽光,本身就是一位創造力豐沛的發明家,三十多年前發明了芽菜自動培育機,並得到日內瓦發明展首獎,全家上下七個兄弟姐妹,為了推廣父親的心血結晶,因緣際會接觸了生機飲食領域,從此一家人便開始投入研究和推廣生機食療事業。
之後,三妹歐陽歆赴日鑽研抗癌食療法,二妹歐陽晶亦赴美國波士頓,向自然生食療法創始人安.摩格威爾博士學習。父親後來在台北萬華西園路二段開設第一家生機飲食材料專門店,在當時帶起一波生機食療的風潮。
一九八一年,歐陽家在台北東區開了食療養生中心,專門協助癌症病患進行食療和復健,由歐陽英的大妹歐陽瓊和妹夫主持,全家人也一起投入照顧病患。雖然後來因人手不足,改以教學、寫作、演講、開設生機飲食門市的方式推廣健康飲食,不過歐陽英利用這段癌症照護的經驗,為每位患者量身調製適合其體質的餐點和食譜,並整合許多生機知識與健康資訊,逐漸建立一套有效的網路系統,兼具資訊傳播和教育的功能,嘉惠更多患者。
一九八五年起,歐陽英陸續開辦「生機飲食烹飪班」、「疾病療養食譜輔導班」、「天然果菜汁斷食營」等生機食療推廣與教學活動,參加的學員遍布全台,繼而經常受邀於媒體及各機關團體講授生機飲食和斷食療法,在星馬、中國等華人地區都引起熱烈回響。
生病檢視自我
助人健康幸福
高知名度也帶來了更龐大的工作量,歐陽英曾經受託於友人協助開設生機飲食店面,在籌備施工期間接觸空氣不佳的工作環境,身體開始出現不舒服的徵兆,他於是辭去工作,用食療幫助自己恢復健康。
透過生機飲食可以自助,更能助人,「幫助一個人尋回健康,就等於幫助一個家庭得到幸福!」他說。因為推廣生機飲食,接觸了形形色色的病患。在歐陽英看來,「生病」並不是一件壞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生病是人過著錯誤的生活方式,一再忽略酸痛腫癢,這些身體發出的訊息,而一錯再錯而產生的結果。生病,其實是一個檢視自己生活,提醒自己改正的機會。」
如何避免生病?歐陽英不厭其煩地提醒:「除了吃藥,還需要配合正確的飲食和生活方式,才能永久拔除病痛。」早睡早起、三餐定時定量並且少葷多素,每天喝足夠的水(體重公斤數乘以四十CC),一天吃三次水果,最好在清晨運動。這些都是遠離病痛的祕訣,也是日常生活中,只要自己小心謹慎即可做到的健康原則。
而他所提倡的飲食和生活原則,自己和家人都身體力行,成效非常明顯,他的父親今年高齡一百零三歲,母親也年過九十,兩老身體仍健朗,生機飲食功不可沒。
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享受樂活人生,推廣生機飲食這份工作對他來說,代表了尋找人生的意義,並全心奉獻。「我一輩子都不想退休,而且要活得比現在更健康!」歐陽英非常肯定地說。

醫食同源飲食觀
日常三餐應採天然、高纖維、清淡、不加工過多的飲食方式,不吃汙染、精緻加工、動物性食物,食物種類以「全餐」為主,包括:全穀類、蔬菜類、海藻類、菇菌類、大豆製品等五大類自然的食物,以少糖、少鹽、少油,以及少量多餐的原則進食。選擇正確的食材和飲食方式,就能兼顧營養均衡,亦能改善體質,甚至抗病防癌,此道理和古人所謂「醫食同源」是相同的。

如何開始生機飲食
生機飲食是一種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使無病者得以養生保健,有病者得以袪病療疾。其中提倡全素或素多葷少的飲食原則,吃慣了大魚大肉的人身體和心理通常很難立刻適應,歐陽英建議可依以下要領循序進行:大魚大肉→少魚少肉→素多葷少→選擇有機食物、增加生食比例→生機飲食。
進入生機飲食的時候,可選擇一、兩項較容易做的食譜,待熟練後再慢慢增加其他項目。而習慣葷食的人,可由減少葷食開始,漸進到素食,再由素食漸進到生機飲食,慢慢調高生食比例,若能達到百分之三十以上,皮膚和內臟都會有明顯的改善。

何謂全餐飲食法
現代人接觸過多西式飲食,被錯誤的飲食習慣影響極深,「全餐」的飲食可以調整、甚至改造身體體質,因此歐陽英大力提倡,包括五大食物種類。
第一「全穀類」,也就是五穀雜糧,如黑糯米、小米、高粱、蕎麥、燕麥、小麥、糙米、薏仁、芡實等,亦即食物金字塔底層的澱粉類,相較於一般民眾只吃白飯和白麵,五榖雜糧的營養是更均衡多樣化的。
歐陽英說:「假設你可以吃五穀飯是最好的,不然兩餐之間要喝五穀米漿,白飯還是可以照吃。」而「五榖米」的最佳搭配,歐陽英認為應包括具有降血脂、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效果的「大薏仁」和「燕麥」;含色胺酸,能安定神經、幫助睡眠的「小米」,煮起來黏黏的糯小米尤佳;「糙米」和「小麥」都是主要糧食,營養價值高,亦可提升免疫力。
第二「蔬菜類」可分成五個系列:「利尿蔬菜」,主要是各種瓜類,促進排尿順暢、避免新陳代謝障礙,產生虛胖或水腫,進而遠離糖尿病、腎臟病等代謝疾病。「粗纖維蔬菜」,例如西洋芹、蓮藕、牛蒡、空心菜、地瓜葉、竹筍、蘆筍等,促進腸道蠕動和排便順暢,避免宿便發酵產生的細菌和毒素。「補血蔬菜」,如紅蘿蔔、甜菜根、菠菜、莧菜等,青春期的孩子特別需要多吃。「防癌蔬菜」,亦即十字花科類,包括大小白菜、綠和紫色高麗菜、白蘿蔔、芥藍菜、芥菜、花椰菜等,可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元氣蔬菜」是指根莖類、澱粉類的地瓜、南瓜、芋頭、馬鈴薯、山藥等,維持人體的體力和耐力。
第三「海藻類」,比如海帶、紫菜、海帶芽等,含有較陸地植物更豐富的礦物質,如鈣、鎂、鉀、鈉、鐵,可改善酸性體質。
第四「菇蕈類」多醣體含量高,可避免細胞病變,具有抗癌效果。
第五「大豆類」食品富含胺基酸營養,如大豆,黃豆、黑豆及豆腐類製品,可提供人體優良的植物性蛋白質,與五榖雜糧類搭配著吃,營養更全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