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做十六歲-- 府城傳統科儀 祝福年輕人轉大人

郭書宏 |2012.07.12
977觀看次
字級

【記者郭書宏台北報導】在家也能「做十六歲」!鑑於現代社會忙碌,讓傳統在家「做十六歲」風俗難以維繫,台南市文資處與台灣臨濮堂施姓大宗祠合辦「在家做十六歲」活動,透過系列講座、互動式展覽,及在宗祠進行相關儀式,讓民眾從中了解早期府城的傳統禮俗外,更期待參加儀式的青少年體認成年後,學習獨立自主,且善盡對家庭、社會的責任。

台南市文資處表示,「做十六歲」成年禮是府城特有的傳統科儀,具有特殊的歷史背景與意義,若不善加保存、傳承,終將隨著時代變遷而不復見。「在家做十六歲」活動目的在於承續宗教傳統,讓親友、街坊鄰居共同祝福孩子的成長,進而使傳統信仰文化融於現代生活中,讓年輕後輩體驗這項民俗活動。

活動首先推出「十六歲成年禮及七夕習俗展覽」,展示七娘媽亭與傳統府城人家在家做十六歲供桌上的相關祭品等,以及對七夕相關習俗的介紹,例如:拜魁星、曬衣、曬書、吃巧果等;而海山館也配合舉行「七娘媽亭DIY製作」,由糊紙師傅指導民眾剪紙、貼花,製作屬於自己的七娘媽亭。

平日凝聚族人精神的台灣臨濮堂施姓大宗祠,也是五條港文化區域中的「傳統藝文中心」,「在宗祠做十六歲」活動選定在農曆七月初七的「七娘媽生」(國曆八月二十三日),藉由宗祠「大家庭」的概念,完整呈現傳統科儀,並搭配「踩街繞行活動」,讓大眾一同分享孩子成年的喜悅。

「做十六歲」具有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主辦單位將於八月十八日邀請專家學者在海山館舉行「十六歲成年禮講座」,介紹台南地區「做十六歲」沿革歷史及意義,並透過在地耆老的經驗分享與交流,讓民眾了解傳統府城的七夕習俗在傳統與及現代的異同。

「在家做十六歲」活動相關資訊可上台南市文化局網站查詢,網址:http://www.tnc.gov.tw/。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