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如果要票選最親近人類的鳥類,今天要介紹的這種鳥類,大概可以名列前五名。很多人或許都看過牠,只是常會把牠與其他類似的鳥類搞混,而叫牠白鷺鷥,只是,這種「白鷺鷥」夏天不白,反而是披上鮮艷的黃色頭蓋與披肩,展現出相當美麗且充滿自信的婚姻色。也因為這樣的色彩,這種鷺鷥與其他白鷺有不同的稱謂,叫做黃頭鷺,也叫牛背鷺。

黃頭鷺在鷺鷥家族中屬於牛背鷺屬,意思是這種鷺鷥喜歡與牛相處。一八六○年代,科學家發現牠們的時候,正好觀察到牠們喜歡與牛為伍,甚至常常站在牛的背上,所以,理所當然給了牠們一個「牛背鷺」的名字。
體長約五十一公分的牛背鷺,相較於小白鷺來說,有著比較粗且短的脖子,嘴喙的部分也比較粗短,牠們喜歡較乾的環境甚過於水域環境,我們通常可以在一些田間、草皮或者菜園裡看到牠們的身影。
以往,牛背鷺是台灣農民的好朋友,農民都覺得這種鳥類是益鳥,因為牠們會幫忙吃掉田裡如蚱蜢之類的害蟲,而且牠們樂於接近牛隻,會幫忙清除牛隻身體上的牛蝨、牛蜱、牛蠅和水蛭等等之類的寄生蟲,讓牛隻減少這些害蟲的困擾,也減少傳染病的發生。
而對於牛背鷺來說,牛隻在水域或草地上行走的時候,常常會驚擾一些小蟲或青蛙等小動物,有助於牠們覓食。而農夫牽著牛在水田耕作的時候,更是牠們混水摸魚,大快朵頤的好時刻。因此,牛背鷺、牛、農民可說是三方互惠的共存關係。
但是現在,我們看到的牛背鷺已很少與牛為伍了,並不是牠們不喜歡牛,而是台灣目前農業都改採機器化耕作,用牛來耕作的機會愈來愈少,所以,要看到黃頭鷺站在牛背上的機會,也愈來愈少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