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近孫子兵法】 征服人心為上策

姚儀敏 |2012.07.11
2850觀看次
字級

在一般人的認知裡,打仗就是攻城掠地、強攻硬闖,但是孫子認為百戰百勝不是最高明的,把戰爭提升到智力較量的層次才是最高明。

孫子根據一套「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原則,提出了一個很有個人特色的戰略順序,那就是:「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孫子兵法‧謀攻第三》),若把它歸納成一句話,就是打仗不一定要靠武力取勝!

孫子認為致勝的關鍵在於人心的攻防,要以征服人心為上策,攻打城池為下策,盡量避免不必要的兵戎相見。

在孫子眼中,戰爭不僅僅是輸贏而已,他更重視怎麼贏,這就是他比別人高明的地方。

他說即使旗鼓相當的人較勁,也難逃兩敗俱傷的下場,雖然還是能分出勝負,但這就像兩面刃,「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慘勝的代價太大了,如能不打仗而得到相同的效果,才是兵學高深之處。

至於「不戰而屈人之兵」,得到的不只是勝利而已,更重要的是避免一場血戰,使得「兵不鈍,而利可全」,損傷最少,獲得的成效最大。

在孫子心中,一場好戰,絕對是自己分毫無傷,而能以智謀或強大的優勢迫使對手不戰而降,甚至奪取他人資源而用之,得其人民而令之,這個「勝敵而益強」的結果,才是每個統帥樂見的。

我們都聽過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以及他屢屢化險為夷的故事,雖然情節經過《三國演義》的神化,但是充分吻合「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戰爭觀。

「全敵原則」的精髓,就在於運用各種戰術包括施以恩信、說以利害、絕其糧草,甚至國際壓力、資訊不對稱種種替代手段,只要不費一槍一彈而達到目的,就能避免樹敵造成生靈塗炭,同時還能得到兩項利益:一是展現大國風範,一是坐收戰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