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右一)主持「台灣當代教育的困境與因應」教育論壇,邀請《人間福報》總主筆柴松林(左二)、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右二)、台北市國高中家長會聯合顧問符慧中(左一)與談。圖/人間社記者陳璿宇
【人間社記者宋滌姬大樹報導】全國教師生命教育研習營昨天在佛光山雲居樓舉行「教育論壇」,邀請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主持,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人間福報》總主筆柴松林教授、台北市國高中家長會聯合會顧問符慧中講師為與談人,就家長、社會、教界等面向,探討「台灣當代教育的困境與因應」。
符慧中首先談到家長對教育問題的最大憂慮,在於學習內容不符合未來競爭力,她說現代企業界要的人才需具備團隊合作、抗壓性、專業、國際觀等能力,但學校除專業能力,其它都脫節了。她曾以家長會長身分,和其他家長溝通意見後,在學校推動不排名次及晨讀十分鐘活動。符慧中期許學校能利用外配的資源,讓學生接觸他國文化及語言,並學習尊重與包容。
柴松林教授以社會觀察的角度,認為教育問題不能全推給學校,而是整個社會部門的不健全。學校最大問題在於只強調知識教育,造成學生欠缺欣賞能力、表達能力、價值判斷、團隊合作能力等;家庭問題在於少子化造成的溺愛,隔代教養及單親家庭也是一大問題;社會上則有媒體介入,造成教師無端被控告而心灰意冷。柴教授希望學校整合教育,所有課程都要涵蓋道德、倫理、理性、愛心,家長能和教師保有暢通溝通管道,教師能多些關懷給弱勢家庭孩子,學生要學習價值判斷能力,社會要有終身學習的自我教育。
楊朝祥校長以在教育部多年工作經驗,說明行政單位下決策時,最困惑在於是愛孩子呢?還是害了孩子?像開放教科書版本,原希望能開拓學生眼界,卻反而讓學生背負更多重擔。但台灣很有愛心,不只在災區,平時對於弱勢家庭也提供很多資源,讓他們有同樣的受教權。楊校長並以校長的眼光,提醒「老師最大成就,在於看到孩子的成長及成就」,期勉教師多看學生的優點,激發教學熱情,成就教師使命。
「孩子從老師眼中認識自己!」覺培法師道出教師工作的重要性,他期望教師多賞識孩子的天賦,並且能在推動閱讀時,幫助孩子在書本中找到典範與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