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國》(詩集)/周夢蝶/藍星詩社(1959年)文與圖/應鳳凰非報系
周夢蝶第一本書出版以來,以二○一二年算,已超過半個世紀。薄薄六十四頁一部詩集,在出版五十三年之後,從書上印著「定價新台幣六元」,到這年網拍價已飆到台幣三萬,足足漲了五千倍。原因之一,固然當初印量少,物以稀為貴,而詩人一生孤獨身影,知名「詩僧」形象,以及楊英風別開生面吸引目光的封面設計,在在是重要因素。
書扉頁引「奈都夫人」嘉言──以詩的悲哀征服生命的悲哀──短短幾字,精準而傳神地涵蓋詩集的風格與內容。評家說周夢蝶是位「外冷內熱」的詩人,正如這本詩集可分成一冷一熱兩大脈絡:一脈寫的是詩人的孤獨、寂寞,與人群相隔的精神世界;另一脈寫他對人世的愛與責任,對人類無私的奉獻精神,這是與人群貼近的世界。
一九二一年在河南出生,一九四八年底隨軍隊來到台灣的周夢蝶,年過九十,在台依舊孓然一身。從退伍在武昌街擺小書攤,閒時寫字、讀佛經,光頭且身材瘦小的他,一生如柳絮飄萍,「渾身寫滿傳奇,詩風別樹一幟:縱情獨往,字悲語寒」(曾進豐)。關於其詩風與詩想,余光中的話最是簡潔扼要:「他的悲情世界接通了基督、釋迦和中國的古典」。引《孤獨國》第一首詩後半段,見其詩語言之美與流露的悲憫精神:
讓風雪歸我,孤寂歸我
如果我必須冥滅,或發光──
我寧願為聖壇一蕊燭花
或遙夜盈盈一閃星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