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花集‧紅樓夢】青春都一晌—— 從《楝亭集》到《紅樓夢》的慨嘆

朱嘉雯 |2012.07.03
1454觀看次
字級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於康熙四十年有〈題柳村墨杏花一詩〉提及「葬花」:「勾吳春色自若苴,多少清霜點鬢華。省識女郎全疋袖,百年孤塚葬桃花。」

曹寅自幼即為康熙所重,看似一生春風得意,然而《楝亭集》卻始終隱含著有志難伸的不材之鬱。曹寅初時任職侍衛,屬於武官,而康熙二十三年平定三藩之後,許多武臣便難有施展的機會了。「遇合」與「際會」的人生問題,多令志士仁人心懷不材之憤。

除了「無才補天」的遺憾,曹家更有一根本的限制在於包衣奴僕的身分,在制度上一起始就規定了許多年輕人的出路。他們終身為皇室服役,卻又被排拒於科舉功名之外,因而無法發展正常的仕途。

康熙十七年春,曹寅因奉旨南下江浙,在揚州的某次樓船酒宴中,邂逅了一位美麗的歌女,兩人互訴情衷,因此曹寅寫下了第一首愛情詩〈夢春曲〉,將青春生命所面對的幸福與時間的壓迫,表現在歡樂如夢一般短暫的詩作內容中。

康熙四十三年,他奉旨赴揚州主持刊刻《全唐詩》與《佩文韻府》,再度來到隱園。此間有〈徵歌〉一首感歎愛情的短暫與悲劇性,而〈過隱園〉詩云:「門巷逶迤掃落紅,園林又換一番風。無人更識嬉春意,聊共飛花歎轉蓬。」

再度來到隱園,吳中春色憑添了許多愁。題壁詩猶在,與友人徵歌的情景卻已是悠悠二十五年前的往事。曹寅在暮年飛花如雪之中,嘆息生命與青春的飄零。

曹寅對隱園物換星移的落寞愁緒,可與《紅樓夢》第二十八回賈寶玉的感嘆互為參照,愈見曹雪芹藉飛花轉蓬慨嘆世事滄桑的複寫、轉移與深化。

林黛玉在飛花落絮之中吟詠葬花,使賈寶玉的雙眼越過眼前花柳繁盛的大觀園,看見將來終有家亡人散的一幕。曹寅在〈過隱園〉之後,隨即有「前日故巢來燕子,同時春雨葬梅花」(〈題王髯月下杏花圖〉),亦正與林黛玉的「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形成交互指涉的文學語境。

「飛花」與「葬花」在曹寅與曹雪芹所共築的文學意象中,烘托著一個海市蜃樓般的虛幻花園,其間對人世的滄桑與興衰,寄予深深的痛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