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話-- 以法為眼

永光 |2012.07.01
1648觀看次
字級

前兩天,佛光山舉辦「三好校園實踐學校」頒獎典禮,獲獎的各級學校從國小、國中到高中,一共二十八所。一年來,他們將「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落實在各教學領域,從裝置藝術、三好廣播站、社區關懷甚至三好情詩等,將佛教身口意三業清淨的概念,落實在人間,成為一種全民運動。

許多校長表示,除了歡喜見到孩子們一年來的成長,也慶幸在人心動盪的現代,可以看見星雲大師領導的三好校園,拓展到三好家庭、三好社會、三好國家、三好人間,成為一種跨越宗教的人間實踐力。

大師曾說:「學而能用,是真學;知而能行,是真知;真學真知,是智慧。」大師創辦的佛學院,更以解行並重做為學習的綱領。也就是以解門的經義教理及出坡作務的行門修持,相輔相成,並將所學所知落實在服務、接引大眾的實踐上,希望由真學、真知開展出一生受用的無上智慧。

本課課文中的老梵志,自以為是為愚痴的眾生照亮明路,實是傲慢自大,增長無明。佛陀以四明反問老梵志,讓老梵志豁然醒悟。進一步來說,我們真正要明白的,不是天文地理或是政治軍事,而是要找到真知真學的實踐力,以避免「半瓶水響叮噹」的夜郎自大。

佛門中所謂的「正法眼藏」,就是以正法為前導,能夠徹見、鑒照萬物,含藏萬物。而這一份徹見的力道,就在生活的分秒當下。

過去曾有一個禪師領眾修行十年,上堂說法。一個雨天,他前去參訪南隱禪師,放下雨傘,穿著木屐入室請法,正要開口問,南隱先道:「我想,你已經把木屐留在門邊了,只想問你,雨傘究竟是放在左邊?還是右邊?」禪師答不出,慚愧自己有眼如盲,還未到達念念分明的境界,於是隨侍奉承在南隱身邊,經過六年,才以法為眼,活在現前。

經典中常以「如盲執炬」、「有眼如盲」,警醒世人「以慈眼、慧眼、法眼、佛眼,洞察世間實相」,而要洞察實踐,可以透過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力量,善用六根,在每一個當下,啟發自心光明。正如同三好校園的推動與落實,透過學校與社會教育的力量,將這一份智慧的展演,無遠弗屆的散播出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