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讀大二的飛利和女友訂婚了,同學們都質疑「學業事業未成的人需要這麼早婚嗎?」飛利解釋:「我媽癌末,她希望臨走能看到兒子娶媳婦,我和Lisar本來就兩情相悅,先訂婚讓我媽放心,結婚可以慢慢準備。」
飛利的媽未滿五十,三年前得知罹癌,當時還是業務強人,行事豪爽收益甚豐,她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是:「為歡獲利當及時,人生雖短卻不苦。」成了鼓舞客戶的標語,著實花過許多時間在工作上,讓老公頗有微詞,得病後奉老公之命,立刻辦理退休,全心治療。
都說錢是萬能的,飛利的媽遇到的是千金難買健康的難題,她的病灶位於無法開刀的死角,只能用化療來縮小腫瘤,她除了下定決心過簡單生活,也輔以生機飲食,間或試用民間偏方,在家人強力要求下謝絕應酬,把狀況維持在不惡化,過了兩年平安日子。
飛利與家人把關嚴格,若有人來電問候,只許談五分鐘,親自探訪也限於點頭微笑,簡直沒有交流,昔日同事覺得無法接受,飛利的爸幽默地說:「她被工作霸占這麼多年了,現在生命有限,理當還給我,你們就當是生前告別。」想想:誰不是生命有限?告別的時機一定非要在生命垂危時嗎?在容貌清朗面帶微笑的時候說再見,應是人生一快事。
飛利媽是個堅強的人,醫生對病情毫不隱瞞,她全程明白,最後的日子和家人在醫院過得極其有味,自己選墓地、設計告別式過程、分送物品,全家人在安寧病房相守,彷彿小時候圍爐等過年的心情,飛利帶著女友陪伴,給媽媽添了不少歡喜,她說:「兒子,要好好珍惜你今生所遇見的每一個人,他們都是來教會你一些事的。」
病,使人更有所覺,飛利的媽把幾件生命大事在安寧病房完成:一是自己選安息之處,一是看到兒子訂婚,最後就是在兩家人見證下受洗為教徒,她覺得再沒有什麼不完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