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君與小祥交往五年,決定在今年完成終身大事,並於台北置產,在買房及籌備婚禮的過程中,小君媽媽因愛女心切,總是不時提出自己的意見,並要求小君要接受,如小君有不同的意見,媽媽常以:「我是為妳好,你們現在還不懂……」的話來回應小君,小君明瞭媽媽的用心,但希望媽媽能尊重自己的想法,小君該如何是好?
淡江大學通識與核心課程中心葉紹國教授詳解:
這是人際關係中較單純的案例。母女之間互信基礎夠,就算處理不善,也不至於引發嚴重後果,只希望事情能圓滿又不傷感情罷了。
父母提供不同的意見,原則上是一件好事;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檢驗或澄清自己的看法有無盲點、是否適切。但是父母的看法同樣都有身而為「人」的局限性,未必可以照單全收,成年人應該還是要有自己的思考與判斷。
通常,媽媽有意見都是為了子女好,但是否就能讓子女真正得到好處,那就另當別論了!再說,媽媽的觀點有屬於她的時代與經歷;有她的行事風格與慣性,她的成功經驗未必都能適用於這個時代及子女。也許她的意見頗有智慧,子女涉世未深,尚未能領會,但強要人接受,總是沒法照顧當事人獨特的需要。
尤其「結婚」有關婚禮、置產這些大事,關係到男女兩造及雙方家長,怎麼可能任由一人做主呢!
根據許多朋友的經驗,籌備婚禮、置產等事,常讓許多父母輩焦慮、緊張,小君的母親愛女心切,涉及女兒的利益與幸福保障,惟恐有失,自然無法冷靜以對,於是上演這齣自我本位中心的劇目。所以,身為成年的女兒,應該聽從母親對我們的「心意」,而不是去聽從她的「話語」。有時,母親為女兒出的主意,反而為未來的爭端埋下導火線。做母親要設身處地站在大局著想,成全雙方的需求,才能讓事情圓滿,這樣女兒的幸福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
另外,小君可以告訴媽媽,現實狀況是什麼,小祥的期待與需求,還有男方父母的意見,以及自己的渴望,因此需要審度主客觀條件,經過多方協商、相互妥協,即使自己都無法全權掌控。小君與母親溝通的時候要讓母親知道,過度執一會造成自己的困擾,要讓母親知道自己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有信心的,而且對可能的後果有承擔能力的,這樣可以減低母親的焦慮,明理的母親當能從善如流。
如果母親仍然執著己意,那麼就用懷柔政策吧!請與小祥攜手合作,一面按照你們調整後的主意去做,另一方面盡量和顏悅色討好母親,親情是偉大的,母親的心是容易受感動的,她會軟化並放下堅持!
我曾經反對女兒的一些事,女兒怕正面談話引發情緒與衝突,所以悄悄寫了一封信,告訴我她為什麼要那麼做,我看完信後,覺得她的選擇雖未必最好,但也有道理。其中有些點我仍不放心,因此我要求一個「但書」,亦即,她可以照自己的意思行,但是須先做某些事或把握某些原則,結果她同意,於是我們心更親近了。
我和我的母親也常有不同的看法與意見,有時,她對我的行徑不以為然,我就告訴她我是怎麼想的,她聽後,覺得頗有可取,於是就默許了,或是沉吟的說:「這樣也好」!
這就是母親的心,她以子女的好為她的好!聰明的妳,要讓她知道,為什麼妳最終的選擇或決定對妳是最好的!
本文由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提供,「女人一○四免費法律諮詢暨心情協談專線」:○二-三三九三-三五七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