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透過親手種植,學習如何照顧植物生命與美化社區環境,讓品格教育不再是紙上談兵。圖/記者羅智華
【記者羅智華大樹報導】為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品德,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佛光大學攜手舉辦「第一屆三好校園實踐學校」選拔,期盼藉各校之力,讓品德教育深耕校園、培養下一代的良好品德力。主辦單位在昨、今兩天舉辦成果發表會,邀請全國各地一百多所國中小、高中校長、教師等代表齊聚一堂,共同分享推動三好教育的美好果實,現場氣氛熱烈,宛如一場溫馨的教育盛會。
從三好校園到三好社會
「三好校園不單單針對學生,而是希望透過深遠影響力,讓三好校園逐步擴大到三好社會。」在成果發表會上,擔任推動計畫委員的佛陀紀念館館長慈容法師,開宗明義點出三好校園理念,強調希望各校透過「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推廣與落實,讓洋溢真、善、美的三好種子在各地開花結果。
慈容法師表示,品德教育的薰陶是循序漸進、逐步養成,這也是生而為人的重要根基,就像近年許多陸客到台灣來,都對台灣人的知書達禮、良好素質印象深刻,這是因為品德教育會由內到外,展現在我們的言行舉止上,就如同我們希望別人對自己微笑前,自己一定要先展露笑容的道理一樣,也期盼由校長、老師扮演「三好火車頭」,藉身教言教讓學生耳濡目染,薰陶好品格。
以閱讀結合品德教育
而這樣的理念也具體展現在各校分享的教育成果上。至善國中教師林淑華表示,學校結合世界書香日規畫「三好閱讀展」推動品德教育,從書香中幫助學生潛移默化;老師還會在課堂上問學生「今天讀好書了沒?」以勉勵學生天天讀好書、避免沉迷網路世界。
佛光山創立的均頭國民中小學,則從創校之初就以三好為理念,辦理義賣園遊會、生命之歌比賽,並用早自習時間讓學生朗讀經典,學習古聖先賢智慧,不只如此,校方還舉辦三好品德戲劇比賽,由學生自編自導、粉墨登場,好演技博得滿堂采。
另外,四維高中推動的三好、四給精神,教育孩子給人歡喜,給人信心,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同樣也讓學生受益良多。
由一人擴及眾人
「透過三好校園推動,老師都明顯感受到學生的良好轉變」,高雄市立青年國中學務主任黃紘育表示,在還沒推廣三好運動前,常有學生行為偏差,甚至還因放鞭炮嚇人而上電視新聞。直到校方積極深耕三好教育,由老師帶著學生從生活中做起、鼓勵學生每天日行一善,為有菸癮的學生成立跳舞戒菸班,引導學生正向發展,才讓校風一天比一天更好,就連投入公益服務的義工人數,也從二十多個提升到兩百多人,成效可見一斑。
而這些具體成果也獲得佛光大學教務長楊昌裕、大葉大學副校長陳明印等三好校園委員肯定。楊昌裕有感而發表示,「品格教育就像空氣一般,雖然看不到,卻不可或缺、無所不在」,更是恆久不變的教育核心價值。
他建議各校未來要繼續提升三好校園實踐計畫的深度與厚度,讓三好理念內化在每個孩子心中,讓學生深層思考「我可以再做些什麼?」讓教育影響力更淵遠流長。
對此,陳明印也表示,學校的成果分享令他看了很感動,如果校校都能落實三好教育,自然也就沒有校園霸凌、暴力等情況發生,他也期盼透過各校攜手推廣,讓三好校園益加普及,從校園擴大至家庭、社區、社會,讓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