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廁所,很多人都聯想到骯髒、惡臭,尤其是公廁,更容易給人不好的印象,但在責怪政府管理不夠踏實的同時,我們是否曾想過,是不是使用者的功德心不夠、沒有遵照使用的習慣,才會造成髒亂?許多問題都是一體兩面,除了管理人的努力,使用人也應該善盡義務才是。

今年報名DFC挑戰的組別當中,有一組學生對類似問題也有相同的感觸。台北市士林國小的鄭安理、鍾文綺、陳乙萱和黃若嘉四位同學,升上五年級之後,就擔負起清潔學校廁所的重責大任,因而面臨到不小的挑戰。他們決定透過DFC活動的機會,找出解決廁所髒亂的方法,一方面達到環境清潔的效果,一方面也能導正學生的如廁觀念,幫助自己也幫助他人。
四人小組很快歸納出需要改善的重點:「臭氣沖天」和「便溺四溢」。針對解決臭味的問題,使用芳香劑雖然效果最快,但花錢且不環保,在詢問家人和上網查資料後,組員找出利用曬乾果皮和咖啡渣除臭的好撇步,自然又簡單。
接下來,他們發現便溺不容易對準似乎是問題主因,於是想出用腳丫子圖案黏貼在蹲式馬桶的兩旁,讓上廁所的人可以依腳丫的定位蹲好,避免大小便對不準的困擾。
經過討論和計畫,組員開始實踐想法。首先與捷運站附近的咖啡店交涉,順利拿到不用的咖啡渣,接著蒐集平時午餐的果皮,與咖啡渣一同曝曬,再拿不用的襪子裝袋,「天然除臭劑」就大功告成了。
緊接著製作定位腳丫圖示,利用午休時到廁所張貼,一開始拿捏不好位置,輔導員適時提供建議,組員於是親自蹲下去試,一陣手忙腳亂後,順利貼完了定位腳丫。組員也製作了相關的宣導海報以及連署簽名板,宣傳廁所衛生的重要,並大聲呼籲請大家支持廁所的使用規則與標語,獲得不少師生的簽名認同,他們也逮到機會,向校長和家長報告理念,同樣得到一致肯定。
活動完成後,組員們仍會去觀察其中幾間廁所的情況,大部分廁所確實少了很多異味,也不再髒亂,同學的大力支持與配合,是他們挑戰成功的最大助手!
這個小組成功利用創意,改變了同學上廁所的習慣,也給全校師生上了一課,告訴大家「維護環境,人人有責」,也因為把正確觀念帶給同學後,讓組員在清潔廁所時也不再那麼辛苦。
現在社會每當發生不好的事情,大家總是先推諉責任,缺少從自我改變的力量,如果將來碰到問題時,記得要試著發揮同理心,換個角度想一想,或許很快就能得到最真實的解決方法——先從自己開始改變!
本文摘錄《給孩子改變世界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