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美牛爭議未解,行政院昨天出示公文,顯示民進黨執政時期「驗豬不驗牛」,只對進口美國豬肉檢驗是否含萊克多巴胺,卻未檢驗牛肉,導致民眾已經吃進超過十萬噸含萊克多巴胺的美牛。
國民黨發言人殷瑋昨天說,民國九十五年一月二十五日蘇貞昌就任行政院長,第一天就開放美牛,當時並沒有針對美牛萊克多巴胺檢驗。
民進黨立委田秋堇則說,她親自打電話問過民進黨執政時期農委會前主委李金龍和蘇嘉全,兩人都說沒有對商檢局說不要查瘦肉精美牛。
不過,行政院昨天晚間邀集經濟部長施顏祥、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衛生署長邱文達等人共同出席記者會,並出示公文,說明民進黨政府「驗豬不驗牛」政策的重要紀事,並說明開放含瘦肉精美牛是延續性政策,並非馬政府獨創,且馬政府要比扁政府更嚴謹。
行政院發言人胡幼偉以書面資料詳細列出,民進黨執政後,曾兩度因狂牛病暫停美牛進口,之後又兩度開放,雖然曾於二○○六年十月十一日公告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為禁藥,但二○○七年七月十九日衛生署函請經濟部標檢局開始對進口豬肉增加查驗瘦肉精,但並未以相同標準要求檢驗美國牛肉,這是所謂「驗豬不驗牛」的開始。二○○八年一月三十日扁執政末期,當時標檢局只將豬肉瘦肉精列入檢驗項目,此即驗豬不驗牛的明確化;同年二月十九日、三月二十四日,甚至還隱掉美豬部分,「不僅不驗牛,甚至準備不驗豬」。
但二○○八年五月二十日政權轉移後,並未告知該政策,直到二○一一年元月食管局成立,開始檢驗市售美牛是否含瘦肉精前,已有十萬噸以上的美牛被國人消費下肚,其中不乏含瘦肉精美牛。
胡幼偉表示,民進黨時期「查豬不查牛」的放水政策,根本是表面禁止但檯面下放任含瘦肉精美牛公然進口,才是全然不顧國民健康,且都有書面證據在握,這並非要把責任推給前朝,而是事實不容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