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北興國中林俊亨老師和腦性麻痺學生廖嘉彬互動的故事,深刻縈繞感人肺腑。當校園倫理崩潰、師生關係淡漠之際,「春風化雨」重演,「杏林春暖」呈現;尤其畢業前夕讀來,別有滋味在心頭。
腦麻患者智力不輸常人,筆者認識嘉義「如魚詩人」李承翰,曾出版過詩集;太陽天使黃乃輝,不向命運低頭;資優生孫嘉梁,一路讀到博士,都是明顯的例子。他們礙於病症影響,動作無法靈活,在一般人眼中看來,略顯遲緩與「跳TONE」,溝通必須更費心思。
林俊亨和廖嘉彬談心,靠的是家庭聯絡簿。聯絡簿原本的作用,都是交代作業與校令宣導,如考試時間、校服換季或攜帶文具等,枯燥制式的設計,在林老師的手中,卻成了溝通和教學的橋梁,筆談時間長達三年,耐心和愛心令人敬佩。
廖嘉彬將生活困擾和掛慮心事,在聯絡簿上傾吐,如寫字慢、同儕說話刺傷等,老師採正面思考引導並提出解決方法,幫他排憂解難;功課遭遇瓶頸,老師盡心為他詳細解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林俊亨當之無愧,不捨眾生的悲心,可說是菩薩精神。
畢業前夕,基測最後一次模擬考,作文題目「留給明天的自己」,廖嘉彬寫出對老師的感謝,希望厚達六本的聯絡簿能當成禮物;文章由廖母裱框致贈,林俊亨謙虛表示「只是做老師該做的事」,慈母感恩的回報,溫馨體貼名副其實。
廖嘉彬得師如此,夫復何求!報答師恩,應充實學識,為明天的自己廣留資糧,未來幫助更多的人,才不愧老師的殷殷教誨。祈願林俊亨老師善行不斷,以捨我其誰的精神,發揮「大悲菩提心」,為身障孩子培植福慧,在有限生命裡「有教無類」,為教學盡心力,留下溫馨的印記。
吳一忠(嘉義縣/自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