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腦開竅】 這樣吃,孩子更健康

文/珊卓‧阿瑪特、王聲宏 翻譯/楊玉齡 |2012.06.18
1222觀看次
字級

和許多還在學步的美國小孩不同,聲宏的女兒超愛吃壽司。極可能歸因於聲宏的老婆在懷孕時吃了很多壽司。身為內科醫生,她知道吃壽司對子宮裡的胎兒很安全,且可能有助於胎兒的腦部發育(請參見《兒腦開竅手冊》第二章的實用訣竅:懷孕期間多吃魚,孩子腦袋更靈光)。

人研究顯示,孩子的食物偏好,會受到母親懷孕期間飲食影響。嗅覺與味覺的學習過程,早在出生前就開始。新生兒能夠馬上表現出對牛奶和母親乳頭的偏愛,甚至能區分母親與其他人的氣味。

對於餵母乳的嬰兒,他們會更快愛上帶有天然氣味的乳房,勝過清潔後的乳房。如果餵奶有困難,不妨試試不要清潔乳房。如果母親擦香水,一旦更換香水品牌,剛開始也可能會把嬰兒搞糊塗。

伴隨著味覺的是嗅覺,嗅覺可以從鼻子而來,或從口腔後面往上送,複雜度遠超過味覺。嬰兒對大部分的氣味,最初都無所謂好惡。有些反應是天生的:出生十二小時之內,如果給小嬰兒聞腐壞的蛋,他們會做出嫌惡的表情。同樣的,糖水也能引起嬰兒自發的微笑,就好像在說:再來一點,拜託。

小寶寶會本能覺得苦味很難吃,苦味是一種天然的信號,叫我們趕快把這些東西吐出來,但矛盾的是,我們也可以教導自己的腦袋去享受苦味。這種彈性很有用,因為它可以讓小孩的腦袋去適應有營養價值、但不巧含有某種天然苦味的食物。我們能藉由報償,訓練腦袋接受特定的苦味(讓它們和好吃的、具熱量的、或是社會贊同的口味搭配在一起),並利用懲罰,來拒絕其他苦味(要是這些東西會導致生病、或是他人的反感)。

後天學習的食物偏好,會在出生後頭幾年漸漸累積。對鹽的喜好會在兩歲時形成,最後則是嘗試和接受一些更複雜的口味,像是櫻桃。事實上,對自身文化食物的偏好,有可能是透過母乳傳遞,甚至在子宮裡就傳遞了。譬如,對於四個月大的嬰兒來說,如果母親在懷孕初期有害喜,他們就比較不會對鹹水做出嫌惡表情。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出版《兒腦開竅手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