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指出,人體住了至少一萬種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及病原體,它們生活在皮膚、鼻內或其他地方,這些細菌未必完全有害,有益的細菌多達一百兆個,許多可能有助身體健康。
聯邦政府歷時五年的「人體微生物計畫」,十三日在《自然》及《科學公共圖書館》期刊上公布一系列研究結果。這個計畫,動員約八十個研究機構的二百名科學家,採集二百四十二名美國成年人身上、體內的微生物,研究其基因,並界定在人體神祕的「細菌世界」中,何種情況算是「正常」。
研究發現,人體內許多微生物有維持人體健康的作用。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有少量某些有害形態的細菌、病原體,這些細菌會造成特別感染。但身體健康時,這類細菌只默默地與良性或有幫助的微生物共存,也許被有益細菌制衡。
研究的下一步將是探究醫師最想知道的事情:為何細菌會傷害某些人,卻對其他的人無害?什麼因素會改變一個人的「微生物動物園」,使他們容易受感染、有罹患大腸激躁症(如長期腹脹、腹瀉)、牛皮癬的危險。
這些發現已改造科學家對人類如何保健的觀點。主要研究員聖路易市華盛頓大學的塔爾博士說:「它為人類生物學和人類疾病研究,開啟了新觀念。這些細菌可進行旺盛的代謝,像個群體一般的生活於人體。」
普林斯頓大學微生物學家邦妮‧巴斯勒說:「研究論文代表我們在了解人體健康與細菌領域,有了重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