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唯有慈悲能淨化人心

李祖翔 |2012.06.17
1996觀看次
字級
第一屆星雲人文世界論壇昨天上午在高雄佛陀紀念館舉行,有二千多人前往聆聽。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記者李祖翔大樹報導】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改變人心」的演講,被高希均喻為論壇的高潮,大師先講「慈悲」,再談「忍」,而忍是家庭和諧的方法,家庭是社會的根本。佛教要走入人間,因為佛陀生於人間,佛法也在人間,若人願意承擔「自己是佛」這件事,利人即是利己,就能解決台灣現況,他相信中國大陸同樣需要人間佛教,需要道德的成長,人心淨化。

大師坦承自小沒接受好教育,但慶幸青年時在棲霞山出家當了和尚,跟一般人不同的學習是,一般人忙著開闊眼界,他卻是封閉的閉著眼,一說話、一睜眼就被打,被教導不看外面,要看心。但他發現人心很可怕,有著嫉妒、怨恨、貪心,所以要先改變自己的心,唯有慈悲能淨化人心。但慈悲實行不易,好比四給、三好,能給才叫慈悲。

在兩岸關係上,大陸應愛台灣,台灣要愛大陸,慈悲才能包容異己,「你不用跟我一樣,我們卻能互容。」而佛寺門口都有彌勒佛,笑嘻嘻、給人歡喜,也是慈悲,彌勒佛背後有拿金剛杵的將軍(韋馱菩薩),象徵慈悲化解不了的,才以力降伏。

家庭也是慈悲要用的場合,以人為本,佛陀生於人間,祂的教自然屬於人間,與人脫節的佛教是死的佛教,佛陀覺悟後發出的第一句宣言:大地眾生皆有佛性,所以祂才說「我是佛」,鼓勵所有人承擔自己是佛。山林不需要佛教,社會需要,佛教不該是寺院私有,是社會擁有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