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帷埋馬,敝蓋埋狗;
敝衣埋豬,於彼南畝。 ——學童補題
這幅〈敝衣不棄為埋豬也〉的漫畫,內容講述的是一種生活方式,裡面含蘊著對家畜有情、對天地尊重的意思;對人來說,這也是一種對大地、對萬物的尊敬,這是居住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較為罕見的農村景象。
馬、狗、豬等是家中飼養的畜牲,馬用來拉車,狗會看守家園,是家中重要的成員,豬則視為財產,可宰殺食用或販賣生財。飼養這些牲畜,是農村生活中重要的一環。
人類跟畜牲一樣是動物,人活著時需要尊嚴,人死時需要尊嚴,甚至在死後仍需要尊嚴。我們經常看見電影畫面中,有人不幸身亡,一旁的人總會拿東西將屍體蓋住,或脫下自己身上的衣物,覆蓋在死者身上,不讓屍體暴露於外,這是對屍體的尊重,也給亡者一點尊嚴。
但是我們看到許多人類飼養的動物活得沒有尊嚴,死得沒有尊嚴,死後更沒有尊嚴,屍體被隨意拋棄。由於動物經常受到不人道的對待,因此這幅圖畫中所描繪的內容,是弘一法師和豐子愷先生刻意要告訴世人,動物也是需要尊重和尊嚴的。
畫中人,生長在農村,過的是農村生活。他所居住的村子,對待家中死去的家畜,是以禮相待。但農村是貧困的,他們能做的,是平時就將破舊不堪再使用的帷帳保存起來,以便家中飼養的馬匹死亡時,可以拿出來包裹馬屍;將已經不能再使用的臥具被蓋等收好,家中養的狗兒死亡時,就可以拿出來掩埋狗屍;穿得破爛的衣物,暫時不丟棄,並收拾好,以備家中飼養的豬隻不幸夭折或病死時,可以用來包裹屍體,再將其掩埋於田野間。
這種不讓家畜曝屍的行為,就是慈悲的表現,也是對死去家畜的尊重。再進一步去想,這也是農村維護環境衛生,和講求環保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