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大直高中國中部提供非報系
「照過來照過來!只有今天,錯過要等明年!今天(六月八日)下午一點,台北市大直高中國中部的「夏日戲劇展演」要開演啦!敬請各位家長老師、學長姊學弟妹以及鄰里父老,趕快來學校活動中心看好戲囉!」
每年夏天,台北市大直高中國中部各班,內部都會進行一種「分合遊戲」
,各自發酵、騷動、匯集、轉化——喔,這不是理化課實驗,而是這所學校最具特色的年度活動──國中表演藝術展演。
一般國高中的戲劇展演,都由戲劇社發動,但大直高中以國中部為主力,實踐九年一貫課程裡的表演藝術課,成果展演更是每個大直人必經的藝術洗禮。
課程安排在八年級,每周兩堂連排,上學期期末時,五到六個人一組,創作五分鐘的創意短劇;下學期則十至十二人為一組,共同完成一齣六到八分鐘的完整作品。每位同學依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擔任導演、編劇、演員及音效、燈光、服裝、道具與宣傳等職務。
由於歷任校長與行政團隊的支持,大直高中設置專業化的表演教室,舞台、布幕、燈光都是「玩真的」。已經帶過七屆展演活動的張幼玫老師,本身是英國Exeter大學的戲劇教育碩士,雖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每年都要面對戲劇經驗幾乎空白、但意見卻很強烈的三、四百名國中生,一路邁向展演,確實是莫大的挑戰。
張老師除了進行相關青少年劇場課程,包括化妝、舞台技術、劇團執掌與分工外,也在各班組成行政小組,妥善規畫宣傳、場布、攝錄、節目單設計、問卷統計等,讓學生了解一齣戲從無到有的種種環節。
八年四班的黃智遠,在今年展演中,就選擇了「燈光控制」的職務,因為他對於操作機械特別有興趣,而且這種必須緊扣著「秒」來進行的工作,不是一般課堂上學得到的,對他而言充滿挑戰性。「下次若有機會,我還想再試試音效工作。」他說。
同樣是四班的楊貽涓,則在本次的劇目《灰豬娘》中扮演女配角「李中豬」,這是一個搞笑的丑角,雖然和她的本性不違背,但要在大眾面前演出,仍然不免緊張。「我已經豁出去了,要對自己有信心哪!」她說。
而八班的黃紘濬則擔當掌控全局的導演。他連劇名都是自己想出來的:《爆走國王與淡定天使不得不說的秘密》。
他在這次導戲的過程中學到了很有用的溝通方式,亦即先開誠布公地討論,至少能先取得一半人的共識;接著再個別談判,又解決掉幾個人的歧見。最後仍有一個人不肯妥協,於是他採取「隔離政策」,讓這位同學去作幕後工作。總之,歷經人事紛擾,這齣戲終於成型,也打敗班上其他兩組,代表八班參賽。
張幼玫老師表示,「從做中學,學生就能透過戲劇獲得種種知識與能力。十三、四歲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了解自己,最渴望的是被了解,以及與他人和諧相處。」
幾年努力下來,張老師最欣慰的是,同仁們都很支持學生的戲劇展演;至於家長方面,雖仍有家長認為「應以功課為重」,但可喜的是,這兩、三年來,孩子們愈來愈能和家長分享表演心得,而家長也會前來為自己孩子喝采和為全班拍手!
大直高中國中部多年來憑藉著升學率,成為額滿學校,但校長黃文振卻看到未來教育的趨勢,他表示在少子化時代,社區型的大直高中必須強化人文藝術特色,未來才能吸引學生就讀。張老師說:「當戲劇演出成為一種傳統、一種期待時,每一屆學生對自我的期許越來越高,也就更可能實踐課程精神,進而完成『人』的教育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