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五十七歲杏珠阿嬤久咳三個月不癒,以為是感冒,自行買成藥、潤肺止咳食品,症狀反而愈來愈嚴重,就醫才發現已是第四期淋巴癌,經過八年治療成功抗癌。癌症希望基金會提醒,國內淋巴癌患者十年來增加六成,因常與感冒混淆,容易延誤就診。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黃聖懿表示,淋巴掌管免疫系統,淋巴癌發生率成長可能跟接觸過多環境毒素、暴露手機輻射等因素有關。他提醒,國人最好不要過度提升免疫力,讓免疫系統整天處在備戰狀態,例如不要濫用蜂膠、冬蟲夏草、牛樟芝、使用蜂針療法等。
杏珠阿嬤八年前覺得胸口卡卡,常想要咳嗽,拖了三個月,胸骨還漸漸向外突出,脖子也腫起來,被送到醫院急診。醫師檢查發現,胸腔已有十二公分大的腫瘤,且已包住她的氣管,確定是惡性淋巴癌第四期,經過治療好轉,如今又能回到山上養雞。
黃聖懿表示,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只會咳嗽約三、四天,如果久咳不癒就要有警覺。淋巴癌雖然惡性度高、種類複雜,但化療、標靶藥物療效不錯,到了第四期五年存活率仍有百分之五十,患者不應該放棄。
黃聖懿說,淋巴癌的六大症狀,包括「燒、腫、癢、汗、咳、瘦」,也就是突發性不明原因發燒、脖子、腋窩或鼠蹊處,出現無痛感大於二公分的異常腫塊、持續性全身發癢、夜間不正常排汗、咳嗽、體重莫名減少百分之十等,若這些症狀接連出現,不要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