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樞綜合外電報導】近日,越南北江省一批有七百多年歷史的珍貴佛經木雕,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獻遺產名錄》。據考證,這三千多塊佛經木雕由北江省永驗寺(Vinh Nghiem Pagoda)僧人於十四世紀初製作,對於研究十一世紀越南皇帝陳仁宗開創的「竹林禪派」,具有重要的意義與價值。
這批佛經木雕,包括各類尺寸,其中最大的長約一公尺、寬四十至五十公分,最小的長十五至二十公分。木雕表面有一層印墨的亮黑色,以漢字和喃字(仿漢字的越南古文字)書寫,用料考究,雕工精湛,代表當時越南最高超的工藝水準,以及當時越南僧人對於漢字使用的純熟。
東南亞諸國中,僅有越南自古受中國文化薰陶,且傳入大乘佛法。據《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記載,有僧伽跋摩、曇潤等經由印度抵交趾(今越南河內地區)之事蹟;西元二至十世紀為越南佛教之傳入期,十至十四世紀為興盛期,李朝尊萬行為國師,以佛教為國教;陳朝建立後,繼續推崇佛教,弘揚禪宗。四百年間,有八位國王出家為僧。
陳朝前期的皇帝陳太宗、陳仁宗先後退位出家,創立「竹林禪派」,並派遣使臣到中國迎請《大藏經》,在國內印刷佛教經典和佛像。此一時期,僧團制度正式形成,組織嚴密,上有國師、僧統和僧錄,各府有教門公事,寺院林立,建築富麗堂皇。
竹林禪派奉陳仁宗(一二五八至一三○八年)為初祖,他篤志禪學,即位後日理朝政,夜至宮內資福寺研習禪學。退位後,在海陽東潮縣安子山花煙寺出家修行,講授禪法,正式創立竹林禪派,亦稱竹林安子禪派。自號「香雲大頭陀」、「竹林上士」,人稱「調御覺皇」,著作甚豐。該派承襲無言通禪派法統,以唐代禪宗五家之一的臨濟宗為主。
大抵而言,越南佛教特色,是中國南方禪宗之支系。至十七世紀時,越南禪宗一時絕跡,由淨土宗取代,新成立「竹林蓮宗」,以阿彌陀佛為信仰中心,乃至成為以後北越佛教之主流。
越南自古盛行的佛典,除漢文經典外,喃文佛典包括《金剛經國音》、《法華國語經》、《阿彌陀經演義》等。今羅馬拼音普及後,喃文幾乎不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