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輩子,會到哪裡旅行?遇見什麼人?做什麼事?……都不是能預先安排好的,冥冥之中卻有一股力量,帶著你去圓滿一個又一個旅程。」圖∕段玉瑩
「一個人一輩子,會到哪裡旅行?遇見什麼人?做什麼事?……都不是能預先安排好的,冥冥之中卻有一股力量,帶著你去圓滿一個又一個旅程。」
—《走進阿蘭若》
閱讀和美食乍看是完全不相干的事,甚至於還有那麼點南轅北轍的衝突感,其實不然,閱讀是滿足心靈、補充內在的饑渴,它與食味是同一個道理,更貼切的形容:「閱讀的樂趣與驚喜就和嘗鮮無不同樣道理。」
這些日子我在讀《走進阿蘭若》,通常我的閱讀極為快速,就像落款一般:「到此一遊。」說得出大概,不一定照單全收。
我很少這麼用心讀一本書,這個態度超乎求知,那是一種意境,一字一句牽動千絲萬縷,在第一章:奇僧守護石達摩—河南少林寺,作者抱著一生一回千載難逢,頂著烈陽,沿路崎嶇,攀登六百石階,登上五乳峰,朝禮祖師。
就這一個六百石階,對我而言,每爬一階都得休息一下、還得回味二下、還得思考三下、還得躊躇五下……,不是慢,而是字中有景,景中有悟,悟中有進。
這一章節在我的兜裡已坐了十來天,比起達摩祖師選擇「維摩一默如雷響」的「默然」態度,行至河南嵩山少林寺五乳峰上石洞中壁觀禪修,一坐九年差太遠了。這「一默」反倒開啟中國人對禪的興趣,達摩祖師在傳法偈中說道:「吾本來茲土,傳法度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的禪宗發展。
不翻頁是總覺得還沒領會,若沒徹心徹悟;耕耘心田,徒翻也只是入寶山空手而回。
寫到這兒,不禁要問:「柴、米、油、鹽、醬、醋、茶,有這麼嚴肅嗎?」讀到作者在「登三千六百階訪慧可—安徽二祖寺」中,提到:「茶要喝了才知甘澀,山要爬了才知疼痛,道要自己下過功夫後才有體悟!」
所謂:「養成大拙方為巧,學到如愚才是賢。」 所謂五彩才能繽紛,且瞧瞧這道「黑胡椒蒟蒻豆薯」,從圖體(黑盤)、白豆薯切絲、蒟蒻層疊攀登,登高賞景,雲霧變幻,灑下一抹彩虹,猛一回神,愕然驚覺,登高何必求遠,原來五彩繽紛就在當下。
認識豆薯(洋地瓜)
豆薯是根莖類蔬菜,口感脆脆甜甜的,可以生食,吃起來清甜爽口,含有澱粉、醣類、維他命C的量很高,可以用來當作主食。除了炒食、煮湯,也可用來切絲涼拌,或攪打成蔬果汁,口感清甜好喝,消暑降血壓。也可取代荸薺,加入獅子頭中增加口感和爽脆度。(豆薯的種子含有劇毒,不可食用。)
材料:
蒟蒻、豆薯、金針菇、青椒、紅蘿蔔、玉米筍。
調味料:
1.黑胡椒、素蠔油、番茄醬、素高湯、鹽、糖。
2.太白粉水。
作法:
1.將蒟蒻切片(約0.5公分)汆燙泡涼水,豆薯去皮切絲備用。
2.青椒、紅蘿蔔、玉米筍洗淨,切如小姆指般大小備用。
3.少油爆薑末,大火快炒豆薯絲、金針菇,放少許鹽起鍋鋪盤,做底備用。
4.用原鍋的湯汁加入青椒、紅蘿蔔、玉米筍、蒟蒻,和調味料1,以小火滾開,加入太白粉水勾芡關火。
5.將蒟蒻層疊列排,上面淋上五彩繽紛醬料,即可食用。
雞蛋孃的憶享天空http://blog.udn.com/sandytuan0901/631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