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格拉那達 濃濃伊斯蘭風情

阡陌 |2012.06.02
1585觀看次
字級

西班牙格拉那達

濃濃伊斯蘭風情



伊斯蘭的絕世宮殿

八世紀時,摩爾人入侵伊比利半島,在格拉那達建立基地,開始長達八百多年的回教統治,直到一四九一年,信奉天主教的斐迪南國王與伊莎貝拉王后,始攻陷格拉那達這個摩爾人的最後據點,重回天主教區。

摩爾人留給格拉那達典型的伊斯蘭建築和濃濃的阿拉伯文化風情,因此有人說:格拉那達的特質就是「十分阿拉伯」。

一座屹立在達洛河谷上方山巒上,宏偉華麗的「阿罕布拉宮」以及花園,驗證了阿拉伯統治時期的強盛繁榮,更顯現出伊斯蘭文化光輝燦爛的光芒,這是當今世界僅存的中世紀伊斯蘭宮殿,一九八四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

格拉那達在當地的卡斯提爾語意為「石榴果實」,石榴是格拉那達的象徵,當地的陶瓷器皿上,多繪有石榴圖案;而「阿罕布拉宮」在阿拉伯語中,意為「紅宮」之意,夕陽西下時遠眺這座建在山丘上的宮殿,呈現出一片豔紅的華麗景觀,稱為「紅宮」倒也貼切。

榴紅映阿罕布拉宮

來自北非大漠的摩爾人,善用水的動感、清涼和韻律等元素,將建築與庭園設計得優雅而閒適,「阿罕布拉宮」以及周圍的大花園,將這些巧思技術發揮到淋漓盡致。

隨著導遊穿間走室,圓形細柱、馬蹄形拱門柱廊等等,那極盡精雕細琢的功力,在在令人歎為觀止。還有以阿拉伯文、藤蔓和幾何花紋所組成的連續圖案,更是綿密曲折,散發出華麗又神秘的氛圍,令世人見識到伊斯蘭建築形式和內涵之博大精深。

尤其是「獅子噴泉」及周圍的宮殿,更顯出伊斯蘭建築的精華。中庭有一座由十二頭猛獅扛起的噴泉,林立的大理石柱,像一群窈窕玉女,亭亭嬝嬝地環繞四周,婉約的溫柔意欲融化獅群的剛猛。上方則滿布鏤空雕飾,整個空間顯得秀麗而飄逸。巧奪天工的巧思精技,令人彳亍流連,不忍離去。

出了阿罕布拉宮,沿著花徑步行約十分鐘,來到東北邊的「軒內洛尼菲花園」,這是當年摩爾國王的避暑離宮。處處花團錦簇,萬紫千紅,幾疑走進了愛麗絲的夢遊仙境。世居沙漠的阿拉伯民族,對於園藝和水有著一份近乎迷戀的情結,園內奇花異草,爭相綻放;有時,徜徉在幽香花徑間,赫然出現噴泉水池,常令人驚喜連連。

如此嫵媚多嬌,因而博得了「伊斯蘭花園極品」的美稱。

阿拉伯區赤熱巡禮

午餐後,頂著大太陽,在阿拉伯區活動,民家、商店的裝飾和擺設,處處洋溢著濃濃的阿拉伯風情。穿梭蜿蜒斜巷間,耳邊遼繞神秘的阿拉伯音樂,有些商販,身穿白袍,加上陣陣襲人的熱浪,令人幾疑身在赤熱沙漠中,雖是燠熱難行,卻又樂趣無窮。

出了巷弄,瞥見馬路兩旁擠滿了人群,高舉相機對著前方猛拍。直覺告訴我──有好戲正在上演。快步擠上前去,嚇,一輛卡車緩緩駛來,上面載滿小丑,正扭腰擺臀向觀眾揮手。

哇!卡車後方,出現了幾位踩高蹺的瘦長小丑,在大街上邊表演邊滑行,誇張的動作逗得觀眾樂呵呵。我猛按快門,又不忘鼓掌歡呼,一雙手忙得不亦樂乎。

這一段小丑插曲,為格拉那達之旅,增添了幾分歡樂記憶。

傍晚回到旅館,警覺瀕臨中暑狀態,整個人快虛脫了,趕緊補充大量水分,多吃水果,設法將體內熱氣排出。隨時讓身心保持良好狀態,是旅遊中一門重要的功課。

佛朗明哥手扭腳踏

晚上,欣賞了一場很棒的佛朗明哥舞,場地在城外山坡上的吉普賽區、岩洞般的一家小酒館裡。(註1)

佛朗明哥一詞的阿拉伯語fellah mengu,意為逃亡的農民,是發源於西班牙南部,安達魯西亞地區的一種藝術形式。十五世紀西班牙戰勝摩爾人之後,強迫摩爾人和猶太人信奉天主教,否則便遷往非洲去。

光是一四九九年,就有五萬摩爾人被迫接受洗禮。大批摩爾人、猶太人和吉普賽人逃往鄉下和山中,以保存他們的傳統文化,這就是佛朗明哥藝術形成的背景。

由於這個歷史背景,佛朗明哥舞蹈中往往呈現出大量的悲憤、抗爭、希望和自豪的情緒宣洩,而歌唱者近乎沙啞的嗓音,也映照了它的起源環境。這也是為什麼當代著名的佛朗明哥舞蹈家,大都為吉普賽人。

佛朗明哥的基本元素有三種,即腳法、手勢和響板。腳法有四種:前半腳掌、腳跟、腳尖及全腳掌。

(一)腳法:功夫的高下取決於在地板上踩踏出乾淨、俐落、紮實、悅耳又多變化節奏的聲響。

(二)手勢:佛朗明哥的手勢沒有一刻靜止,手腕的旋轉帶動手指一根根向內外撩轉,連帶運行雙臂以配合身體的姿態,而傳達出源源不絕的內在情感。

(三)響板:響板掛在大姆指上,左右各套一副。左邊的音色低沉,用中指打拍子;右邊音高,用小指、無名指、中指及食指打四連音。

它是一種即興式的舞蹈,沒有固定的舞步動作,全憑舞者、演唱者及伴奏人的默契演出,以達到和觀眾之間的情緒互動。  

悲情舞動流浪命運

近年來,西班牙政府積極發展旅遊,佛朗明哥已經成為西班牙舞蹈的代表。 欣賞正宗的佛朗明哥舞,以安達魯西亞地區的塞維爾和格拉那達為首選。

據導遊說,今晚的演員都是吉普賽的頂尖高手。演唱者悲涼的歌聲,舞者陰鬱的面容和犀利的眼神,組合成我心中佛朗明哥的獨特魅力。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民族?沒有國家,四處流浪,居無定所,扮演著世界邊緣人。上焉者,以表演佛朗明哥謀生。次焉者,以算命、賣手工藝品為生。下焉者,則以扒竊餬口。

散場了,暗自慶幸能觀賞到如此精湛的表演,但那蒼涼的歌聲,陰鬱的面容,卻盤桓腦際,久久揮之不去。

在酒館門口,看見剛才在舞台上手舞足踏,神乎其技的男舞者,斜靠在椅子上,頻頻喘息,一副累癱了的樣子,觀眾向他稱讚道謝,但他似乎連擠出微笑的力氣都沒有,只能以點頭應答。

唉,一個沒有笑容的民族!

(註1)一四八○年代,吉普賽人協助西班牙政府攻陷摩爾人的最後據點格拉那達後,論功行賞,允許吉普賽人居住在薩克羅蒙提山丘,並賦與永久免稅的特權。今日,吉普賽人仍居住在這山丘上,構築橫穴式的住居,藉著跳佛朗明哥和看手相吸引觀光客。  

浪漫悠閒遙望皇宮

看完表演,車子開往山下,在阿拉伯區下車,夜遊去也。

遠方的皇宮在燈光烘托下,顯得遺世獨立,散發出孤絕之美。

黑夜中,清風微微,走在充滿阿拉伯風的巷弄裡,恍如跌入時空轉變的虛幻中。

深夜的格拉那達,酒館外,處處有人喝酒聊天,連路過的旅人,也感染了那份閒適的氛圍。

啊,好個浪漫的格拉那達之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