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北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徐世達則認為,吃益生菌預防過敏,雖然不是壞事,但對於異位性皮膚炎的效果較無爭議,至於鼻子過敏意見正反參半,氣喘則最不明顯。不過他也認為,預防過敏絕對不能只靠吃益生菌,還是得注重居家環境防塵「」的措施、及家中不要有二手菸等。
台大醫院小兒過敏部免疫科醫師周正成表示,家長最常見的迷思,就是害怕孩子使用吸入型類固醇。但吸入性類固醇不管在國內外,都是氣喘等過敏疾病首選的第一線用藥,可以緩解支氣管或是鼻黏膜的慢性發炎反應。
他表示,藥物經由吸入的方式,經過肝臟、一次血液循環後,百分之九十三會代謝掉,藥理上很安全,不會有口服或注射引起的水牛肩、月亮臉等全身性副作用。而且就劑量來看,使用一年吸入型類固醇鼻噴劑,劑量也不過等於服用一顆類固醇。
周正成則說,若使用吸入型類固醇超過一年,發現孩子生長曲線落後同齡孩子,只要停藥多半能追回應有的身高。
至於過敏性鼻炎常用「一噴就通」的非類固醇黏膜收縮鼻噴劑,長期使用會有依賴性,停藥後鼻塞會更嚴重,周正成建議,不可連續使用逾五天,也不建議孩童使用。
周正成說,芬蘭曾做過研究,讓孕婦產前二到四周及產後,哺餵母乳由母親續服益生菌,餵食配方奶則由嬰兒自己吃益生菌到六個月大,但追蹤至七歲,卻發現服用益生菌的組別,過敏性鼻炎與氣喘病卻分別增加二至三倍與三點五倍,他不建議孕婦或新生兒服用益生菌預防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