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屏東訊】屏東縣泰武國小古謠傳唱隊成軍八年,去年由風潮唱片發行第二張專輯《歌開始的地方》,今年入圍五項傳統藝術類金曲獎,師生雀躍。歌謠隊指導老師查馬克‧法拉屋樂帶領學生深入部落採集古謠,部落頭目感動地說:「聽小朋友唱古謠,失落一甲子的記憶找回來了。」
泰武國小在八八風災後歷經四次搬遷,去年落腳吾拉魯滋永久屋部落。泰武國小上下課鐘播放古謠歌曲,學生也在教室內外哼唱古謠,古謠成為生活的共同聲音。
查馬克從台東師範學院(現台東大學)畢業後到泰武國小任教,深入泰武村、佳興村田野調查,採集耆老古調。他認為,古謠傳唱是「以部落之名,唱自己的歌;以音樂之名,說自己的故事」。
每周古謠傳唱隊的大朋友們,會到部落拉著小朋友練習,十多名學生齊聚音樂教室;查馬克將歌謠寫在白板上,一字一句教唱。
查馬克看不懂簡譜,但有一套記錄歌謠的方式,若遇到要拉長字詞「里~里~里~」,就寫很多個里,若要轉音就畫個圈,換氣也會打上記號,高低音用箭頭表示,「學生很厲害,看到歌詞,就看到旋律」。
查馬克說,入圍金曲獎獲肯定,但這不是最終目的,這些歌曲是「送給部落的禮物」。他堅持用傳統方式傳唱,就像教導迎祖靈歌,唱出來的歌要讓祖靈聽懂,若祖靈聽不懂,要怎麼回到部落?
查馬克說,每次演出一定唱〈我們是北大武山的子民〉,不要忘記自己來自哪裡。教導古謠時,他會告訴學生當時傳唱歌曲的情景和故事。
查馬克說,泰武部落古調〈Niyu〉(母親),感謝母親養育之恩,叮囑要牢記母親的愛與教誨;這首歌是傳唱隊第一首學會的在地歌謠,別具意義。
泰武國小古謠傳唱隊曾受邀到德國、比利時、法國、盧森堡、日本、中國大陸演出,去年獲日本NHK電視台《Amazing Voice》節目觀眾票選第四名,也被歐洲媒體譽為「最親近土地的聲音」。他們受邀在今年傳藝金曲獎頒獎典禮中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