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愛打羽球,每天做激烈的前進後退、跳躍殺球、劈腿救球,打完球後全身舒暢,一天不打就感覺不對勁,渾然不知卻已造成運動傷害,就在一場球賽之後,腰部開始覺得不舒服,不管坐、站、躺都會痛,檢查後才知是椎間盤突出,還好經過治療已無大礙,但從此對羽球敬而遠之。
前幾年單車運動風行,我也去買了一輛車來騎,幾乎每個假日都騎上一百公里,逛遍台北、桃園;不過,在摔了兩次車之後,對騎車產生恐懼感,只好將車子束之高閣。
打球太激烈不行;騎單車又怕摔下來,那要做什麼運動才好?
一個假日午後,天氣晴朗,決定自己一個人到外面散步。走啊走,不知不覺走到離家兩公里遠的圖書館,因為離黃昏市場不遠,就決定繼續走下去,可以逛逛市場,再經過公園回家。到家後全身流汗,通體舒暢,跟打一場球差不多,上網用urmap計算一下距離,一共走了五公里多,整趟路下來,也才花一個多小時。
那次出去走路,不僅達到運動的效果,也順道買了東西,沿路還有風景看,可說一舉數得,更棒的是一點也不覺得無聊,當下就決定以「走路」來當成運動。
之後,只要下班後沒事,或吃飽飯想動一下,我就會穿上布鞋出去走路。行走當中,可以看看馬路上行人的表情,聞聞巷子裡廚房飄出來的飯菜香,欣賞公園裡花兒盛開的嬌態,感受四季風情的變化,或是發現某一家店開幕,但另一家店卻關門大吉……
有一次看到網路上寫隔壁鄉鎮有好吃的烘焙食品,我用urmap確定店家位置與算好距離,下班後馬上前往,經過十公里的來回,終於吃到香濃美味的起司捲;看到跨越溪流的新橋完工,也心癢的帶著兒子去走一趟,還往前走到鄰鎮老街,吃了冰涼的粉圓冰,買了可口的豆花回家與家人分享;不只在平地走,也前進山上,一瓶水和一包乾糧,就可以在山上逛半天,甚至還曾沿著稜線走到鄰縣,再搭公車或火車回家。
有一天,在書局看到日本作家藤田宜永寫的《轉轉》,描述兩個男人在東京大街小巷閒逛的故事,很喜歡裡面的內容,加上「轉轉」就是走路散步之意,所以就改以這個詞來代表我的走路運動。
轉了幾年下來,維持了運動的習慣,身體機能保持在一定水準,走起路來步伐也輕盈多了。和兒子一起出去時,兩人之間常有不間斷的對話,不但可以藉機了解他的學習狀況和想法,親子關係也變得更親密。另外,用雙腳走遍每一條路,慢慢認識這塊土地,發覺有太多的東西可以看,太多的事物可以感受,漸漸覺得,我好像不是在運動,而是用腳在探索我所居住的地方,讓「轉轉」有了不同層次的意義。
只要雙腿還能走,我會繼續轉下去,也歡迎大家一起來──轉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