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一年的剪髮課程,當初只是想幫自己的小孩剪髮,就像小時候,坐在小板凳上,媽媽在報紙上剪個洞,套在脖子上,為心愛的兒女剪髮。
每當開學日、重要節日,媽媽都會幫我們修剪,象徵新氣象、新開始。但我們家都是捲髮基因,無師自通的媽媽常剪得兩邊不對襯,導致愈修愈短最後變成西瓜頭,或翹得亂七八糟。我常常剪完後,因幻想破滅而嚎啕大哭。
我的剪髮課愈學愈有興趣,特別叮嚀媽媽不可以剪頭髮,要留給心愛的女兒剪。如今我們的角色對調了,換媽媽當女兒的試驗品,媽媽也樂在其中。好像傳承一般,我也幫心愛的女兒剪頭髮,應該是技術還不賴,女兒還不至於嚎啕大哭。
此外,我也幫身邊的親朋好友剪髮——先生、婆婆、朋友……婆婆很開心,她說多學一樣手藝真好,說不定以後還可以開剪髮店。
到兒童之家義剪,則是我第一次幫陌生人剪髮。以前從沒有想過以剪髮師的身分來做義工。我的第一個小客戶,是一個娟秀的高三女孩,我邊剪,她邊跟我聊她的夢想——喜歡閱讀和寫作,希望以後能當旅遊作家。我跟她分享自己的寫作歷程,也推薦幾本她可能會喜歡的書籍,這樣超越年齡的交流,感覺真好。
我幫她後面剪倒V髮型,前面則像自家女兒一樣的斜瀏海。她一直跟我說,前面不要太短,不要露出額頭。我還是太大意,剪完才發現太短了。青春期愛美的年紀,我知道那種感覺,最怕自己頭髮剪壞的矬樣,我想她會很傷心,心裡有點過意不去。
她看出我的沮喪,反而安慰我說:「謝謝你這樣用心幫我剪頭髮,不好看我不會介意。沒關係,頭髮很快就會再長長,不要因為這樣,下次不敢幫別人剪。」臨走前還特別跟我說,「前面的瀏海我會說是自己剪的。」這是個很貼心、很成熟的女孩。我想她才是帶我心靈成長的義工。
移民澳洲的好友,趁寒暑假帶孩子回來,也會順道上剪髮課程。她說國外剪頭髮很貴,倒不如自己來,如果手藝好,還可以賺點外快。在萬事皆漲的此時,不啻為節省支出的方法。剪髮趣,為自己身邊人剪髮,增進感情;能當義工又更具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