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就醫規範 醫界的太極拳?

黃昌彬(花蓮市/公關人員) |2006.09.25
369觀看次
字級

衛生署醫療倫理委員會日前通過研擬「病人就醫規範」,但台灣醫病關係在「白色巨塔」陰影下,病患長期處於弱勢,衛生署此舉恐會使原本就岌岌可危的醫病關係,瀕臨破產;而且是否一定要有「病人自律」的腳本,才能讓醫師注重醫德,使醫療糾紛減至最低,也令人疑慮。

筆者認為,弱勢的病人不僅不應替強勢的醫師負責,反倒是醫師應全面自清及自律,揪出害群之馬,讓退場機制發揮效應,不然每年訓練這麼多的醫師,消耗巨額社會成本換來的卻是病人生命遭漠視、醫療糾紛不斷、紅包文化盛行,病患情何以堪。

筆者任職的醫院,不乏有在美國學有所成的良醫,光是看初診病人便細心問診、掌握病史、詳細檢查,深怕一個不小心,會忽略病人所透露的疾病訊息;這還不夠,病人每次回診,醫師還要追蹤病情,若發現病灶及併發症,還必須會診詢問各科主治醫師的意見,才能給病患及自己心安理得的答覆。

相信這在台灣是罕見的,甚至是絕無僅有,雖然醫院可能犧牲了可觀的健保收入,卻換得病人及家屬的信任,據我所知,不少家屬還因此捐款給醫院,一家人與醫師成為好朋友,這樣的互動不僅窩心,更不需要訂定醫師或病人的「規範」來框架。
制度是人定的、是死板的,籲請各位白袍想想,平日為病人看診、開刀、麻醉時,是否完全照醫療常規做事?是否有逾越該有的分際?或根本沒有遵守醫德,只花不到三分鐘就打發病人,及不許病人發問?

若是,那麼心底真該害怕、羞愧,對病人的「強勢」,也應該坦然面對。

反制病人爆料或控訴,訂定「病人就醫規範」僅是推拖責任,醫界及衛生署應勇敢面對問題的癥結,不該打太極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