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護生畫集】 群 魚

文/林少雯 書法/弘一法師 |2012.05.30
1636觀看次
字級

來時萍藻歡迎,去處水天浩蕩

臨淵樂與魚同,不必退而結網

──子愷補題



此幅〈群魚〉圖,配上豐子愷先生的詩以及弘一法師的字,真是絕配。

「來時萍藻歡迎,去處水天浩蕩。」多美的意境啊!

畫中男子坐於河邊的大樹下,手上拿著食物,往水裡丟,他正在餵魚呢!水面上的食物,立刻吸引游魚前來搶食。男子意態悠閒地欣賞著水中魚兒活潑的身影。山光水色加上群魚圍繞,美景當前,令人心曠神怡。

如此一位良善的人,絲毫無傷害魚兒的心,來到河畔,連岸邊的浮萍和水草都歡迎他的到來;他離去時,帶走的是大自然賜給他的祥和寧靜和歡喜的心。他走了,河水依然浩瀚地奔向遙遠的天際;水天依然浩蕩,不因他的來去有任何的改變。

「臨淵樂與魚同,不必退而結網」,多麼高尚的情懷啊!

「臨淵樂與魚同,不必退而結網」,與「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這兩相對比的詩句,意趣大不相同。前者人魚同樂、人魚一體,人靜觀魚游,魚樂人也樂,人無傷魚之心,彼此水乳交融。此時自然萬物渾然為一體,因而來時萍藻歡迎,去處水天浩蕩,人完全與自然合一。

此時,不需魚網,游魚自來親近。這即是道家所謂:「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意思是說,道是自然本體,是如如不動的,若能運用其相反的道理,反而能互相成就。反其道,而更能相成。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這是出自《漢書‧董仲舒傳》的句子,見到水中游魚可數,光羨慕是沒有用的,必須結網才能捕魚,比喻想有所成就必要親力親為。

但是弘一法師和豐子愷先生在此圖中引用並改寫此名言,是告訴世人,對待大自然若心存慈悲,即能與游魚同樂,因為退而結網,魚兒有知必會即時逃離;若反其道而行「臨淵樂與魚同,不必退而結網」,存此仁心則游魚自來玩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