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抽菸容易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醫界將「包年數」做為風險警戒值。「包年數」即每天平均抽菸包數乘上菸齡年數,若達到二十,罹病風險將增約五成,且一旦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死亡率是不抽菸者的二十倍以上。五月三十一日是世界無菸日,醫師提醒癮君子趕快戒菸。
菸害防制法上路後,台灣吸菸人口逐年下降,但國內吸菸人數仍占成年人口近兩成。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嬰華指出,心肌梗塞患者有年輕化趨勢,原因就是抽菸及肥胖。
陳嬰華分析,年齡超過四十五歲,罹患高血壓、高血脂及糖尿病,都屬於心肌梗塞高危險群。抽菸則是另一個重要危險因子,門診心肌梗塞患者中,有抽菸習慣者占七成。
抽菸者容易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臨床發現,「包年數」的高低與罹病風險息息相關。如果抽菸者包年數超過十,氣喘及心血管疾病風險明顯增加;若達到或超過二十包年數,罹病機率將增加兩成七到四成八。
台北馬偕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詹欣隆表示,菸癮大的老菸槍很容易就達到二十包年數。一般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平均年齡為五十至六十歲,但如果包年數超過警戒值,很可能四十多歲呼吸就會出問題。
為了提升老菸槍戒菸意願,國民健康局三月起推行第二代戒菸治療計畫,補助戒菸口服用藥藥費,民眾部分負擔自付最高二百元藥費。
目前戒菸口服用藥分「非尼古丁藥物」、「尼古丁製劑」兩種,都可降低戒菸時的不舒服與想吸菸的欲望,增加戒菸成功率。詹欣隆強調,在藥物輔助下,即使菸齡高達六十年,還是可以順利戒菸。但基於用藥安全須由醫師評估,依個人情況訂出適當給藥劑量,才能安全又有效的戒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