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基會調查全台有附設美食街的醫院,發現儘管設立「病患禁入」的公告,但仍常見病患在美食街穿著病人服趴趴走,而醫院控管不力,公告形同虛設,讓美食街儼然變成病菌傳播的溫床,民眾健康無疑也暴露在危險的環境中。

台灣醫院美食街百貨公司化,這種現象由來已久,由於醫院大多將美食街委外經營,藉以收取租金(除了超商外,醫院美食街的餐點價格都偏高,尤其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台大醫院,隨便吃餐飯都上百元),所以放任業者讓各式店家進駐,結果民眾把醫院美食街當百貨公司逛。
照理,醫院只能為住院的病患提供餐飲的服務,而這些餐飲也多經過醫師評估或營養師的調配,以確保病患的飲食健康。但隨著醫院美食街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油、高熱量的速食餐廳進駐後,對病患的身體健康顯然只會造成負面影響。
更為嚴重的是,一般民眾或病患家屬也貪圖方便,把醫院當成用餐或購物的場所,而有些醫院便宜行事,只設公告牌,卻不落實稽核管控,使病患也可以隨意進出美食街,民眾在美食街受到感染的危機就因而增大。
雖然醫院強調美食街的設置都符合衛生法規,但如果在人員出入上毫無限制,醫院就明顯有管控不周的缺失,相關單位應該要求醫院限期改善,並不定期稽查,訂定罰則,如此才能保障病患和一般民眾的健康。
王新偉(新北市/教育工作者)